这两天在看王海鸰的《新结婚时代》,早先拍成电视剧的时候没看,一是没有那种持续悠长的时间来守着电视,二是我实在不爱看电视。
所以,就一直不知道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受到以前单位莉莉姐姐的影响,老早就想拜读巨著了,最近上中班,百无聊赖又没人可以说话,昨天干脆就跑到街上领回了一本《新结婚时代》来看。
说句实话,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比我预期的要大许多,而且与预期的那种完全不同。
以前上大三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做《粉红四年》,讲的是女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当时看完的感觉就是如果高中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我应该就不会对大学的生活有什么期待了。
很少有什么书能够给我《粉红四年》这样的感觉,它不仅是小说而且真实,它不仅真实还很贴切。它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必须无奈地接受所有它说的事实,因为每一件事情,我都能够在我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找到实证。
所以我很后悔,后悔没有在上大学之前就读过《粉红四年》,后悔看过它让我如此不甘心被说服,后悔我没有更努力的生活以改善一些环境来反驳它叙述的任何一件事情。于是,站在大三的高度,看过《粉红四年》以后,再看看那个读着高三,对大学生涯无比憧憬的我,才发现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幼稚,现在的我,又是多么地想泼那时的我的冷水。
也许大家还是没有明白我上面絮絮叨叨地讲了一大堆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好吧,我说回来。
《新结婚时代》给我的震撼超过了《粉红四年》,因为在看它的我此时所处的时期不是故事内容发生后,而是故事内容发生前,同时,前提条件是故事的内容在我的生命中发生的概率非常之大!!!!
我总是不愿意去倾听爱我的人对我说的我不爱听的话,不知道这是独生子女的娇宠,还是我天生性格的缺陷。你不爱我,我随便你骂,说的对的,我改,说不对的当狗叫;可是,如果是爱我的人,我总是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做,于是一旦被人反驳或禁止,我的心就会拉起警报了。
《新结婚时代》原本跟我的生活没有关系,所以它是属于不爱我的那一类,就如我说的,说的对的,我接受。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论证它说的到底对不对,但是眼前的危机,矛盾的相似性都让我不敢再去展望所谓的未来。
因为我害怕,害怕我最终也被说服,害怕我同样没有改善生活环境导致结局与之一样,害怕那个未来的我同样会想泼现在的我的冷水,更害怕的是,我已经早早的就读过它了,可是却没有相信它的真实性。
心很凉,我一向不愿意在我做一件事情后发现结局正是被别人说中的最坏的情况,这样的我显得无能并且幼稚,有如飞蛾扑火、螳臂挡车一样虽义无反顾却没有牺牲的价值。
如果我维系感情,破坏亲情换来的结果就是验证了《新结婚时代》的一个社会普遍性,那我是不是要成为世界上所有平凡的悲剧中新增的一粒小沙子而已??
会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不知道,而且也没有那个信心,毕竟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忽然发现,从06年一来一直选择的逃避和不作为似乎成为了一个正确且唯一的选择。
顾小西是突然失去母亲后才毅然决然地决定跟何建国离婚的,原因当然不全是母亲的死,而是对母亲生前正确的愧恨。
总有一天,我们所爱的亲人都会离开我们,到那个时候,我们是否来得及在他们离开我们之前偿还我们对他们的亏欠,是否来得及弥补他们为我们操碎的心,是否来得及纠正我们逆着他们犯下的错误,是否能够毫不懊悔地面对他们的离开?
如果悲剧不被说中,皆大欢喜,爱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幸福而感到不幸;如果悲剧被说中,两败俱伤,我们不仅伤了自己更伤了爱自己的人。
那么我们要不要尝试去走有这样风险的路呢?
《新结婚时代》很残忍,但是很真实,我还是庆幸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知道事情发生后可能会产生的最真实的后果。
路要怎么走,也许有时上帝都无法帮我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