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教研的环节(青梅煮酒)

(2006-10-07 09:28:53)
分类: 教研交流
校本教研的环节(青梅煮酒)

校本教研包括哪些重要环节?它与传统教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校本教研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

(1)、陈述问题。研究始于问题。开展校本教研之初,教师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学习向同伴或专业人员陈述你所发现的问题。问题陈述出来后,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2)、制订方案。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在制订方案时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要心中有数,认真、仔细地规划设计。

(3)、寻求合作。相互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方案制订好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寻求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行教师,也可以是专业人员。通过合作,一来可以得到他们的配合、支持,二来如果他们也在关心同样的问题时,彼此可以共同探讨,共享成果。

(4)、采取行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以证明你确实已经开始努力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一纸方案。研究资料可以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日记等等。

(5)、评价效果。行动结束以后,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而不是急于公布研究成果。效果不是预设的,不能刻意选择特定材料往预先期望的效果靠拢。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成的,留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应该允许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重视并尊重、接纳并包容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你的观点、结论才会更让人接受,研究成效也才会更让人认可。

(6)、发表成果。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最终也需要发表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接受人们的审视。校本教研通常是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通常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因此必须善于口头陈述,善于“讲故事”,善于用广大教师所熟知、简洁明了而又合乎专业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与诠释研究的历程和结果,这有利于对话和讨论,有利于成果分享,也是提笔写作的基础。一旦提笔写作,校本教研也更多地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报告,而不必一律写成规范、严格的学术论文。

校本教研不等同于以往的教研活动。以前学校一级的这种教研活动虽然存在,但往往缺少基本的制度规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时候会出现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脱离自身实际的倾向,或流于形式走过场,收不到的效果。

校本教研首先要把教研作为一项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它是以单个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其次,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三,提倡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专业引领是使校本教研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力量。离开了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往往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运作,研究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校本教研甚至会出现机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危险。

第四,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校本教研比传统教研进一步加强教师集体之间的合作式研究,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研究和协调支持,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超越年级和学科。

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基本途径是什么?

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其任务是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调整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但如果缺乏横向交流和纵向引领,将会使自己处于弧陋寡闻、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如果只有同一层次的横向交流,而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纵向引领,有可能会使横向交流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校本教研又是专业研究者与学校合作开展的校本活动。这类合作,可以采取较为稳定的形式,如专业研究者与学校的全面合作,或者专业研究者与某些教师的合作,或者是学校聘请专业研究者偶尔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