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杆的小小心得

(2011-07-05 23:11:53)
标签:

杂谈

打球7年余,始终觉得推杆是最难的。

 

小小推杆,最长不过20码,却蕴含了无穷变化。从1-2码的短推,3-10码的中距离推,乃至10码以上的长推,却要考虑坡度、倾斜、转折点、果岭速度、草纹等一系列因素,瞄准已经是大问题。

 

然而瞄准之后,还有力度、推杆触球、方向稳定性等更加艰巨的因素要考虑,是在是难上加难啊。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8ZH00SIGG.gif

 

最近推杆略有一些提高,写出来与众博友切磋。说到提高,也仅仅是每场球的3推数量,降低到3个以下而已,1-2码的短推没有失误。离真正的推杆高手尚距离十万八千里,切勿贻笑大方。

 

感悟一:推杆的基础还是握杆

握杆讲究的是握杆方式和握杆力道,不在于推杆的武器。俺的推杆,一直是最传统的L式,一支是Titleist,一支是honma,型号不知,推杆感觉相若。在出现大量3推的时候,也曾无数次考虑换推杆,最终作罢。究其原因,还是看PGA的推杆高手,用最多的还是L式推杆,既然别人能推好,咱也应该能啊。

 

经过多次尝试,目前尝试的推杆与传统有所区别。首先是,握杆的调整,在于把杆身固定在双手掌根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转折角之内,且双手指关节的转折在一条直线上,唯有此握杆,方可轻松握杆并在放松下做到轻松触球。试试看,你会感受到双手指关节形成的一个勾缝,自然与细细的握杆贴合,形成轻松的握杆。

 

其次,双手的大拇指仅仅是指尖压在推杆上,这样不仅能够轻松固定住推杆,而且不会过分用力握杆,造成很痛苦的扣杆面问题。

 

其三,双手的掌心感觉是相对的,并垂直于推球方向。最好的检验,是做好握杆动作之后,提溜起推杆,在自然手放松的情况下检验一下推杆杆面是否与出球方向垂直,也就是推杆上的方向线,是否与球上的方向线一致。

 

推杆的第二要素,还是站姿。好的站姿,一定要让肩膀和腰部放松,同时保持腿部的稳定,方可以在不同的推杆幅度,从2码的下坡推,到20码上坡推,都保持一致的方正触球。俺目前的站姿,比较倾向与正常的短铁挥杆站姿,从髋部弯曲,保持背部挺直,但是双腿膝部略微内扣,以限制下盘活动空间。

 

第三要素,是推杆与身体的距离。俺的感觉,太近容易右曲,太远容易左曲,目前比较适合的距离,是比短铁距离身体略远一些。但是这个距离肯定是因人而异的,检验距离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看一下推2码距离的方向一致性与20码距离的方向一致性,分别练10个球,如果都一样,俺就感觉是适合个人的距离。

 

关于坡度的解析,五花八门各有奇招,俺认同的一点,是4面看一下坡度,然后平衡一下,总是不出大错的。

 

关于距离的控制,最难莫过于结合上下坡的考虑,特别在一些双层果岭上推,可能距离控制能力要远远超过方向控制能力。俺的体会是,要在大脑里把有坡度推杆转换成平面推杆的距离,比如上坡推杆,10码的距离结合果岭速度和坡度,我认为是平坡的15码推,就照15码的力度去尝试;而同样的下坡推,我觉得10码距离可能相当于6码的平推,就按6码距离去推。

 

而距离的控制,可以在家用推杆练习器上好好练习。俺的推杆练习,不仅是控制方向,而且对力度掌握非常小心。同样家里的4码推杆练习器,俺一般会做5组练习,每组5球:

- 推杆到平坡一半处(约1.5码)

- 推杆刚刚好到坡下(约3码),不能让球滚上坡

- 推杆到坡上,但是刚好不进洞(约为6码平坡)

- 推杆进洞,刚好从前沿掉入(约为7码平坡)

- 推杆进洞,撞后沿入洞(约为9-10码平坡)

 

可以说这样的练习,可以解决场下80%以上的距离控制问题,误差小于1码.更长的推杆距离,基本可以靠上杆幅度的推算(平方率)解决。坦率地说,大于15码的推杆,距离控制不容易,只能靠经验来估算。

 

在保证触球方正的前提下,俺鼓励下坡推大一些,可以借此探测一下洞杯周围的线路。目前俺推大,回推进洞的概率是大于90%的,而推小的概率则在60%左右(2-3码推杆)。

 

尽管如此,俺在果岭边的长草里,几乎不用推杆,宁可60度打切滚。原因只有一个,长草中对距离的控制,切球远远好于推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