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国保地005-10-清东陵-道光皇帝废陵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东陵道光皇帝宝华峪 |
分类: 访古 |
行走国保地005-10-清东陵-道光皇帝废陵
孟特穆,又名猛哥帖木儿。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于斡朵里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马大村),父挥厚,母耶乌居。宣德八年(1433年),猛哥帖木儿和长子阿古等人遇害。后尊为肇祖原皇帝,永陵建有其衣冠冢。
充善,又名董山,猛哥帖木儿之子。1440-1467年任建州左卫指挥使。
锡宝齐篇古,充善之子,1481-1522年任建州左卫都督。后尊为正皇帝。
福满,锡宝齐篇古之子。1522-1542年任建州左卫都督。后追尊为庆王。顺治五年,尊为直皇帝,庙号兴祖,葬于兴京永陵。
觉昌安(1526-1583),福满之子。万历初年,官至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万历十一年(1583年),同其子塔克世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尼堪外兰纵兵屠城,父子一同战死。崇德元年(1627年),追尊为昌王,顺治五年(1648年),追尊为翼皇帝,庙号景祖,葬于兴京永陵。
塔克世,觉昌安第四子。后尊为显祖宣皇帝。葬于兴京永陵。
努尔哈齐,塔克世第一子。后尊为太祖高皇帝。葬于沈阳福陵。
皇太极,努尔哈齐第八子,清朝第一位皇帝,即太宗文皇帝。葬昭陵。
清入关后,把遵化昌瑞山一带划为皇家陵园,顺治皇帝的孝陵、康熙皇帝的景陵,都在这里。
雍正皇帝不遵祖制,在易县泰宁山下营建了自己的陵寝,即泰陵。
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本来依照子随父葬的习俗,准备在泰陵附近营建自己的陵寝,但是仔细一想,又觉不妥。经过仔细考量,他想出了一个兼顾东西二陵的方法。嘉庆元年,他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发布谕旨:
向例皇帝登基后即应选择万年吉地。乾隆元年,朕绍登大宝,本欲于泰陵附近地方相建万年吉地,因思皇考陵寝在西,朕万年吉地设又近依皇考,万万年后,我子孙亦思近依祖父,俱选吉京西,则与东路孝陵、景陵日远日疏,不足以展孝思而申爱慕。是以朕万年吉地即建在东陵界内之胜水峪,若嗣皇帝及孙曾辈,因朕吉地在东择建,则又与泰陵疏隔,亦非似续相继之义。嗣皇帝万年吉地自应于西陵界内卜择,著各该衙门即遵照此旨,在泰陵附近地方敬谨选建。至朕孙缵承统绪时,其吉地又当建在东陵界内。我朝景远庞鴻,庆延瓜瓞,承承继继,各依昭穆次序,迭分东西,一脉相连,不致递推递远。且遵化、易州两处,山川深邃,灵秀所钟,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于他处另为选择,有妨小民田产,实为万世良法。我子孙惟当恪遵朕旨,溯源笃本,衍庆延禧,亿万斯年,相承勿替,此则我大清无疆之福也。
乾隆皇帝唯恐子孙们不听话,不久又再次强调:
前经降旨嗣后万年吉地当各依昭穆次序在东西陵界内分建,不必另卜他处。……遵化、易州两处山川灵秀宽广,其中吉地甚多。我子孙务须恪遵前训,永垂法守,断不必另择他处,有防民业!
乾隆皇帝把自己的陵寝建在东陵,后来又为儿子嘉庆皇帝在西陵选择了万年吉地。
这样的话,到了道光皇帝,应该在东陵选择陵址。可是,事情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嘉庆元年(1796年)十一月,奉仁宗赐册,十六岁(虚龄)的钮祜禄氏立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
嘉庆十三年(1808年)正月二十一日,钮祜禄氏逝世,暂安于王佐村园寝。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宣宗即位,追谥为孝穆皇后。
本来道光皇帝即位之后,就应该在东陵选择吉地开始营建陵寝了。而这个时候,他却偏偏看中了发妻所在的王佐村,想把这里改建成帝陵。当然,这种奇思妙想,自然会得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
为防止夜长梦多,大臣们催促道光皇帝赶紧派人到东陵选择万年吉地。经过多方考察,最后决定在东陵的宝华峪营建陵寝,于道光元年(1821年)十月十八日卯时开工。
http://s11/mw690/001mN10Bzy76eIshifU5a&690
道光七年(1827年)秋,陵寝全工告竣,同年九月将孝穆皇后自王佐村移葬,二十二日葬入宝华峪陵寝地宫。道光帝曾写下《悼孝穆皇后有感》(《道光御制诗初集》)怀念孝穆皇后:
送归西麓久含辛,伉俪暌违十五春。
痛把椒浆和泪洒,迭迁世事倍伤神。
谁云偕老又齐眉,廿八春光一旦衰。
已卜宝华百岁室,中宫追谥否能知。
本该就这样风平浪静了,却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的道光八年九月,宝华峪万年吉地地宫渗水。道光九年五月,将孝穆皇后梓宫由地宫中启出,暂安于宝华峪正殿。
http://s5/mw690/001mN10Bzy76eIG5y8k04&690
道光皇帝以此为由,决定废弃这座陵寝,在他处另选万年吉地,最后选择了西陵的一处风水宝地,命名龙泉峪,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兴工,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