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好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是按顺序写的
(2017-01-26 15:10:01)
标签:
唐诗岑参 |
分类: 诗歌 |
背诵诗词,会经常遗漏上下句,其实并非记忆不好,而是没有了解诗句的意思,虽然强记多遍可以流畅背诵,若是能进一步了解诗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则更有助于加深记忆,以至于不会忘记。因为哪怕我们当初记忆流畅,若没有明白逻辑关系或者理解诗句是按什么意思和顺序写的,天长日久,即便是复习多次,也终会难以按顺序记忆。古人背诵《论语》、《老子》之所以耗费一生,也是因为确实是内部的逻辑很难把握。或者说,其实有人故意把《论语》的句子打乱了,耗尽天下书生,以便羁束之、钳制之、统驭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写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下起雪来是什么样子。北风刮起来把草都能刮断,草很柔弱,所以在风中也不容易断,大风连根拔树会见,连草都断了,可见风大,作者是夸张而已,所谓折,未必是断,只是偏折吹倒了而已。
所以这一句就是说:八月的胡地,北风刮起来仿似贴着地吹,草给刮弯了,雪也跟着来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如昨夜下了一场雪,树上都结了树挂了。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极写下雪时的冷。雪花好似珍珠帘子下着打湿了罗幕,狐狸皮裘不觉得暖,锦缎面的被子也觉得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一句一样,也是写冷。
本诗从题目来看是要写“送武判官”,都在写天气的话,那就不入题了,所以,接下来这一句就转折了: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突然从写景转到了心上的愁,由外到内的转折。然后就开始写送别的场景,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设宴送别。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接下来六句,写得送别的场景,是顺着一个出大营的路线写的,大体意思是,吃完了饭,雪还在下,天依然冷,旗子都被冻结成了板子一块,不再飘动。然后写送行的方位,从东门送走了你,路上都是雪。
从全诗来看,头四句写景色,中间转折一句,结尾四句写送别,送别的部分占的内容太少,作者诗意已尽,无法写出更多句,感觉凝重的离愁刚起头,瞬间便煞了尾,正是诗人笔力不到之处,不能算是一首出类拔萃的诗作。经常出现在考试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句,恐怕选这首诗进课本的原因,是选择者觉得这一句写得好罢了,可见选择课文的人读诗的见地也不见得多高明。是啊,不过是给中学生的课文,选些有意境的诗还怕他们看不懂呢,不是吗?我记得孔子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道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