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宋维喜老师为散文集写的美评】遥望的美感

(2015-05-22 17:35:49)
标签:

马鞭

洋镐

鞭子

瓜园

遥望的美感

 

                                                        宋维喜

 

从爱上文学的那天起,就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一批诗人、作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迈进大学的校门,从而无缘接受正规的写作训练,但他们的写作蔚为大观。仅从三角洲文化论坛,我就可以举出一大串响亮的名字:舒琦、璎宁、润石、天椒花开、如歌声扬起……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他们的成功?以璎宁为例,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天分,比如对语言的热爱,对细节的关注,对诗意的敏感,再比如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浪漫气质等等。再次是勤奋。璎宁勤奋到什么程度呢?在《土地之子》中,璎宁对姐姐有一个总结式的定论:姐从能耕种土地到现在也有三十年光景,好像土地就是姐的佛,在漫长的岁月里,已经将姐度化。我们可以仿此对璎宁的勤奋做一个小结:璎宁从开始写作到现在也有十年的光景,好像写作就是璎宁的佛,在漫长的岁月里,已经将璎宁度化。第三是经历。璎宁种过地、杀过猪、务过工、养过花,比那些出身学院的所谓高材生们的经历不知丰富多少倍!这是一笔真正的财富。这些经历不仅仅成为她写作的素材,更历练了她的人格,使她博大而且坚韧。

璎宁青春期漂泊无依,直到找到她的家园——不仅指物质上的家庭,确切地说是精神家园。站在一个新的时空点上,遥望过去,辛酸痛苦的经历成为审美的经历,受苦受难的家园成为审美的家园。遥望产生了美感。经过写作、经过审美改造过的诗意的家园成为璎宁的立足点。有了这个立足点,璎宁从此自信而且坚强。

璎宁的散文语言密度之高、诗意浓度之大,令人咋舌。璎宁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作家,语言优美,笔触细腻、绵密,往往于叙事之中衍生出诗意。或者运用白描,或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于叙事之中衍生出诗意,这种娴熟的手法体现在不少段落篇章中,是璎宁散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以下所引片段皆可作为佐证)。比如她写月光下的田园:“其实月亮是宇宙生出来的,并且亘古不变。我娘非说是她的瓜园生出来的。月亮因为毫不吝惜地普照瓜园而慈爱,柔美;瓜园因为月亮的陪伴而灵动。”完全可以作为散文诗来读。作为经多见广的女汉子,璎宁的语言还有豪迈但不张扬而是柔韧的风格。“到我拿到洋镐的时候,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搓了搓红肿的双手,憋着一口粗气,抡起洋镐朝着冻土一阵猛抡。我脚下的土地像是我的仇家,让我用上了积攒三十年的力气。在铁锨和洋镐的轮番攻击下,冻土彻底瓦解。我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靠着沟帮子喝了一通凉水之后,把洋镐敲碎的冰碴子土,一掀一掀朝沟帮子上扬。那些冻土似乎和我作对,扬到沟帮子上的只有一半留在了上边,其余的重新溜到我的脚底下。似乎要考验我战天斗地的决心。我看见土里的冰碴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芒,分明就是命运,对着我射出鄙视的刀剑。”璎宁简直就是舞动干戚的刑天啊,而且除了拥有刑天的猛劲之外,还具备女汉子特有的韧劲。

璎宁的语言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我想与她的理解力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优劣取决于理解的深浅。那种慧心灵气、那种博大的对万事万物的同情、感同身受的理解和体验,成就了她的文字。比如她写鞭子:“天,那是怎样的一根马鞭!马鞭的杆是用两根细竹子扭在一起的,扭得间距匀称,花纹秀丽,那两根细竹子像从一出生就生长在一起,谁也别想把它们拆散。卖鞭子的人在空中把马鞭的杆折了一个漂亮的三百六十度,一松手,杆子立即弹了回去,弹了一个美丽漂亮的圆弧,并弹出了风刮柳树的风响。那鞭梢是皮的,柔柔软软、潇潇洒洒地垂在杆子上,像树上低着头的枝条,风一吹随风起舞,像是一根枝条在写着柳体毛笔字。他打眼一看,认准了这是一杆上好的马鞭,是一杆旧的马鞭,马鞭的把手被旧主人磨得光亮润滑。卖鞭子的人对着半空‘啪’的一声抽了一个响鞭,‘啪’的一声又抽了一个响鞭,那是怎样的一种响声!一鞭子下去,尘土随风而起,冬天打了几个趔趄,人的心里清亮响亮,那叫一个痛快。”理解了鞭子,就理解了父亲,理解了农民,理解了农业。比如她写毛驴:“大华刚把绳子往毛三的身上套,毛三就冲着大华尥蹶子,把大华踢出好远后,一溜烟跑回了我爹的身边,我们都傻眼了:毛三是能分辨好人坏人了?还是毛三就想为我们一家人劳动卖命?还是只认识我们一家人?我想,毛三的心里自己有一杆秤吧!自此,自己知道自己偷过别人家棒子棉花的人,不敢借我们家毛三;以前欺负我们家的人也不敢借我们家毛三,似乎毛三长了天眼,能看见过去也能预见未来。”把毛驴写活了。这不仅是拟人的功劳,更是由于璎宁用灵魂之光透视到毛驴的内心世界。比如她写石油工人:“来的时候,被褥,还能看清楚上面的印花是牡丹还是莲花,现在被褥上基本漆黑一片,像黑夜的一部分,啥也看不清楚了。衣服也难逃命运,衬衫黑色的,外套黑色的,裤子黑色的,皮鞋黑色的,就连内裤也是黑色的。如果男人和他的兄弟什么也不穿,全身除了腰带的位置,也全是黑色的。这黑,就是石油的颜色,而他们是大地上石油的一种图腾。”没有对丈夫的深刻理解,难以把石油工人的生活描写得如此触目惊心。

作为“村姑”,璎宁深深地热爱着大自然。那些花草树木在她的文字里活灵活现。“无论我有怎样卑微的身份,有怎样糟糕的日子,以及有着多少的伤痛,现在,这座山是我小小身躯的载体,是我的江河湖海,是我的自留地我的床铺。我对着露珠梳妆,用青藤盘起发髻,插上雏菊的花束,带上草编的戒指和项链,如果你驾树木的舟而来,披着绿色的蓑衣,眉目里含着泉水的音符,我决定和你一起浪迹天涯,返回最初。”由此看来,璎宁不是大自然的旁观者,而是融入了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女神。

 

20155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