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远见
人的肉眼,看东西有个极限;但是用心去想、用心去看,那就是“远见”。
在《楞严经》里有“七处征心”的一段公案,说明我们的“心”,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看得到这边,看不到那边;看得到外面,看不到里面;看得到大地山河,看不到自己的心;看得到“有”,看不到“空”。所以,人的“远见”不容易建立,因为,我们一般人只能看到浅处,不能看到深处;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后面;只能看到近处,不能看到远处。所以,人要有“慧眼”,才能有“远见”。
有的人看到人情,没有看到义气;有的人看到金钱,没有看到信誉;有的人看到利益,没有看到道理。主要的,我们做人行事,需要有“远见”。所谓“远见”,就是不但看到历史,看到我们的祖先,你还必须看到未来和我们的子孙;你也不能只看到我们人类的同乡、同学、同事、同门,你还应该看到十方法界的众生。
如果你想要有远见,请你要看因缘,要看真理。你看到因缘,就是看到真理;你看到真理,才能看到因缘。所以,任何事都不是凭空想象,不是妄断有无,你要透过你的知识、智能、般若,你才能有远见啊!
社会上,有的人很会投资理财,他就是有远见;有的人善于掌握商机,他就是有远见;能够洞烛机先,懂得未雨绸缪,就是有远见。蚂蚁知道天将下雨,他可以储粮;蜜蜂酿蜜,为了过冬;松鼠聚粮,也是防备严寒。动物都有远见,我们怎么可以不建设我们的远见呢?
孝顺的研议
孝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到了今天,孝顺的内容也变质了!有的人认为父母养儿育女,这是理所当然的责任,不应该要求儿女报答;有的人认为“孝”是应该的,“顺”是不当的。因为多少父母,以他浅陋的知识,要求儿女听从自己的主张,结果儿女为了孝“顺”父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荒废了自己一生的前途,殊为可叹!
中国的二十四孝,甚至动物里的“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时常都被拿来当成教育子孙应该孝顺父母的教材。然而,尽管有道之士言者谆谆,不断说教,但是社会风气已然变化。你只要走一趟医院,就会发现,儿童的病房里,每天有多少孝顺的父母进进出出,老年人的病房里,则少有孝子贤孙的探视。一个母亲可以照顾七子八女,但是,十个儿女也照顾不了一双老父老母啊!
父母在儿女面前,永远都是付出者,很少得到儿女的回馈。尽管儒家一再鼓励青年要阅读《孝经》;佛教也不断提倡“父母恩重难报”,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呼应了这种道德的说教呢?
莲池大师对于“孝”的意义,把它分为上、中、下三等,倒是至理名言。他说,对父母甘脂侍奉,生养死葬,只是小孝;光宗耀祖,显耀门庭,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脱离轮回,是为大孝。
不当地顺从父母,固然不必;但是忤逆不孝,甚至当前社会,不断有弑父弑母的逆伦事件传出,则为人神所共愤。毕竟,孝是人伦之始,是伦理道德实践的根本;人而不孝,何以为人?
上中下的等级
人,有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物品也有三等,上等物品,中等物品,下等物品。菜肴好吃不好吃,也分有上等菜、中等菜、下等菜;学校里的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也会批上等、中等、下等。甚至军中的官阶,也分上将三颗星、中将二颗星、少将一颗星。
但是,在这个自然的规则之外,你有人格、有学问、有能力,你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你就是上等人;你无愧职守,尽心尽力,安守本分,你就是中等人;你如果吃人的,用人的,自己的作为又不检点,常常偷鸡摸狗,为人不正派,人家就会说你是下等人。所以,我们自己要时刻警告自己,我究竟想要做第几等人呢?
说话,也有上等的语言,不但措辞优美,而且有很多的敬语、赞美语;中等语言是中规中矩,本本分分;下等语言则不伦不类,粗鄙不堪。就如写文章,也有上等的文章,论理精辟,叙事生动;中等的文章,平铺直叙,朴实无华;下等的文章,言而无物,索然无味。在佛教里,讲到忏悔、发心、立愿,也有上、中、下三等;上等忏悔,毛孔出血,中等忏悔,发热出汗,下等忏悔,热泪直流。不管修行、做事,都要讲究质量,你要做哪一等的事呢?
人生,即使不能成为上等人,做上等事、说上等话;至少不能成为下等人,不能做下等事、说下等话。能够做个中等人,只要不辱及门风,不伤及人群,能够安分守己的以平常心,做个平常人,至少如此,也才可告慰平生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