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危机
(2012-06-15 08:46:28)
标签:
杂谈 |
社会保障危机
张家成
社会保障是个好东西。人们通常形象的比喻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网”。但这是指一个国家的健全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产生了危机,不能良性运行,不能可持续发展,则不但发挥不了“稳定器”、“安全网”的功能,反而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们提供广泛的保护,使他们能抵御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种种风险。但在一个国家发生社会保障危机的情况下,这种保护能力就会减弱,贫困人口增加,生活水平下降,抵御风险能力丧失,社会上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急剧增强,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危机形成灾害,受害最严重是老百姓中的弱势群体。
这就是社会保障的两重性。我们期望的社会保障体系,当然是“健全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有忧患意识,清醒的认识社会保障危机的危害,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科学谋划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长远发展,趋利避害,预防和避免社会保障危机的发生。
我们来看一个法国经济危机与社会保障危机交织的例子。
法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陷于一场经济危机,到1994年才开始复苏。1995年阿兰·朱佩上台任总理时,虽然国家外贸有800多亿法郎的盈余,通货膨胀率也降到多年以来最低,但全国有330多万失业者,失业率高达12.6 %;社会保险有2500多亿法郎的亏空;国家财政预算赤字3200多亿法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 %;公共债务4万亿法郎,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为了增收节支,朱佩政府提出拯救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特殊退休制度”的改革计划,增加各种税收,惹得民怨鼎沸;要把一些经营不良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以改善国家财政,又激起端“铁饭碗”的公职人员大罢工和上街游行,出现强烈的社会反弹。政府遭到了铁路工人的强烈反对和200万民众激烈抗议,全国交通全部瘫痪,政府后来被迫撤销改革计划,朱佩被迫黯然辞职。
再看近期希腊的例证。
希腊作为此次欧债危机的策源地,自始至终置身于欧债危机的漩涡中心,成为曾经令人羡慕的欧洲福利制度的一个反面样本。为了得到欧盟资金援助,在养老金制度改革方面,希腊政府承诺恢复对高额养老金课征“特别税”;女性领取养老金年龄适当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要引入一个与寿命预期变化相联系的机制;公务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要从61岁提高到65岁;对第13和14个月养老金的领取额度要限定在800欧元之内;养老金水平不得超过每月2500欧元;取消复活节、暑假和圣诞节的养老补贴等。这些措施公布后,希腊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削减福利的示威游行。
在我国国内各地,因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也时有发生,虽然不是全面危机,但足以警醒我们保持忧患意识。
上述例证启示我们,深刻认识产生社会保障危机的原因和危害,预防社会保障危机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防范社会保障危机发生,是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神圣使命与职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先绸缪,出门早看天。没有危机意识是最大的危机。我们应绷紧预防社会保障危机这根弦。国家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应组织开展“应对社会保障危机对策研究”,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汲取国际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进行风险评估,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和动态管理,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远离风险和危机,有利于人民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如此,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