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游洪山宝塔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 |
分类: 心韵随痕 |
浅游洪山宝塔
2月11日,与同事一起去了趟宝通寺。宝通寺不是第一次去了,这座有着1600年历史的武汉市唯一一所皇家寺院,具有丰厚的底蕴和内涵。我是2016年与这座寺庙深刻结缘的。父亲和姐姐的牌位就供奉在这座寺庙里。每年至少要来一次吧。
这天天气阴沉,但没有下雨,在新年的冬天算是个好天气。乘地铁来到宝通寺,当天人不多,我和同事循着每个殿堂拜了拜,然后我单独去地藏殿拜了拜父亲和姐姐,出宝通寺直接去后山的“洪山宝塔”。
洪山宝塔在武汉市远近闻名,闻名于全国的洪山菜薹就种在洪山宝塔周边。虽说离宝通寺这么近,平时乘公交都可以远观,但作为武汉人,可真没来过。
去洪山宝塔的的路上我们还偶遇了一座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无影塔”。这塔是由石块垒砌而成的,始建于南朝,后被毁,至南宋(公元1270年)重建于兴福寺,后寺庙被毁,此塔幸存。今天我看到的无影塔是因塔身倾斜,从洪山东麓拆迁复原过来的。走近这座高七层的塔,总的说来还是很有年代感的,除了塔身堆砌的一块块石块,还有修复的痕迹。才下过毛毛细雨,两只小猫咪从塔身钻出来,相互嘻戏玩耍,在立春的冬季,给塔增添了几分野趣。我当时想:这塔身的小拱门做猫猫的家也挺好的。
沿水泥小径而上,不多时就来到“洪山宝塔”下,买了票,我们走进了这座历时十一年建成,七级八方的宝塔。寻梯而上,越往上越窄,到最后只好手脚并用攀级而上,终于我们爬到塔顶了。同事说,他此次登塔是来寻学生时代的记忆:当年在读大学失意时,就会一个人跑到洪山宝塔塔顶远眺,二十多年前的武汉没什么高楼,他一个人在塔上坐着,一眼望去,可以看见南湖,那是一种一眼平川的感觉,自己一坐就是一下午。我有点理解这种“寂寞孤舟冷”的感觉。只是记忆中当年二十几的我似乎也没这长时间发呆的时候,自己幸福都幸福不过来,哪有时间寂寞。因此这次登塔,我纯粹是在祭拜亲人后鸟瞰一下武汉的。登到塔顶看鸟瞰武昌,已经没有同事所描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能现在武汉能登临的高楼太多了,此塔相反失去了当年的优势。不过,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虽褪去往日之优势,却也遗存了历史风霜书写的别样底蕴和韵味。如此时登塔的我们,虽没了“年少寂寞”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自命不凡,但总有这么多年生活赋予内心的沉甸甸的幸福和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