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炉名花赏析:厚德载福背金玉满堂

标签:
厚德载福金玉满堂民俗钱花钱价格行情浙炉花钱 |
分类: 钱币收藏 |

浙炉名花赏析:厚德载福背金玉满堂
此钱直径75毫米,厚3.5毫米,重103.5克,目前仅见寥寥数枚,最新版《中国花钱图集》第450页书中原物,定级为二级,中国著名钱币专家、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秘书长郭宜岭老师旧藏。
2012年10月,中国民俗钱币学会浙江分会在湖州召开了民俗花钱研讨会,前来参会的古钱币专家、学者们围绕着戴志强先生的提议,对花钱炉别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到广大泉友的拥护,会上,郭宜岭老师拿出这枚“厚德载福”大型花钱与在座的各位钱币专家研究探讨,得出如下结论:
包浆温润自然,文字刚柔相济,潇洒秀丽。“厚德载福”中的“载”是承载、满载之意,也就是只有多积德、广积德,才会获得幸福,成为有福之人。“金玉满堂”寓意是黄金美玉积满堂,表示财富之多,也是教育后人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行为规范。至于其炉别,大家说法不一,有的泉友认为是湘炉,也有的说是浙炉,还有的泉友认为是苏炉。此钱字体端正、字口深峻、制作规范。细看钱穿是喇叭口式,正面穿口小,背面穿口大,符合苏局官铸的明显特征。
会议结束后,此钱的图片及上述文字被刊登在《第五届中国民俗钱币研讨会文集》会刊上。三年之后,这枚钱币的图片和文章由中国民俗钱协会会长陆昕老师发表在古泉园地上。
出处:《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受儒家思想熏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德”一直非常重视,甚至成为中花民族的灵魂、血脉和信仰,可以说“品德”、“道德”这样的词语贯穿着我们的一生,它是思想和行为规范,也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德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舍欲之得、得德。德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福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福代表着人生中的一切美好,一切吉祥如意,福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人生最朴素愿望的情感表达。厚德载福既是吉语,也是最简单的人生哲理和提示:有德之人才配享受福,有福之人必怀德!
此钱背面“金玉满堂”同样是楷书体,四个大字雄健洒脱,金钩铁划、大气磅礴。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黄金和美玉堆满了房间,也形容学识丰富。在古时,将儿女、子孙形容为金和玉,将家里的女儿叫做“千金”,表示小姐如黄金一样珍贵,也将玉比作君子,君子就应该像玉一样,谦谦有礼,胸襟宽广,性情温和,而这也是古代对男子在品性上的要求。金玉满堂在这里也指人丁兴旺、儿孙满堂。
出自《老子》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刘惔)可谓金玉满堂。’”
如果说前面的厚德载福是提醒人们要拥有品德才能承载福气,那么后面的金玉满堂便是具象的指出了何谓福,两句话放在一起承前启后,寓意美好,是不可多得的祥瑞之物,它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浓浓的期盼和美好的情怀熔铸在这小小的天圆地方之中。
笔者也算是一个好琢磨的人,既然有幸得之定要将它弄通弄懂,同时也发愿将民俗钱文化传承下去。笔者个人从文字风格和铜质、铸造工艺来看,不太认同它是苏炉花钱的结论,苏炉花钱的文字更加工整,精雕细刻、四平八稳,略显匠气,字口犹如刀錾,铜质更加精细黄亮,铸造工艺更加精湛,而此枚花钱的韵味豪迈敦实,又不失灵动洒脱,更似浙炉风格。通常云贵炉出大钱,然纵观浙炉花钱未见直径过70毫米的大型花钱,此钱也算是独一无二,雄踞体量榜首,笔者推断此枚花钱的用途应为浙炉开炉大钱,此钱边道为鱼脊边,穿口喇叭状,如母似样,但后来为什么未见子钱流通,笔者推断是因为此钱体量过大,铸造太过费铜,遂放弃子钱铸造,所以仅存一枚样钱流传于世。无论是稀缺性、观赏性、文化内涵、铸造工艺和市场价值来看,此钱都可担当清代浙炉花钱的翘楚,弥足珍贵。
这枚浙炉大花已被如意钱庄荣誉收藏,愿与天下泉友共赏,并以此钱祝愿大家繁花似锦~!
万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