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策急需调整
(2009-07-28 00:00:00)
标签:
杂谈 |
中国历朝历代,对少数民话都是采取一种安抚政策。甚至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他们。但从来都不太成功。为什么?
这里有几个两难问题。
首先,一方面政府本意是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照顾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少数民族的生存能力较弱,所以需要照顾。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不知道,只能想象。
其次,对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结果也是两难。就拿入学来讲吧!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以较低为分数,获得于汉族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困为降低分数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的人数。另一方面,由于入学的条件较低,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使得他们的整体水平自然下降。
其实,很多类似政策都会出现这种两难竟地。这于我们的思维习惯有关。我们总认为滴水之恩,都涌泉相报。这种逻辑有问题。就拿我们的孩子来讲,你给了他多少的恩。他们将如何报?另一方面你养育他不是你的责任吗?如果是你又为何要图报呢?
也许有人会说照顾都不行,不照顾不理更不行?其实我们可从少数民族的角度思考这些照顾的理由。做为少数民族他们也许会想,你为什么要照顾我?你照顾我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不是欠我什么或者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才用这种方式补偿?照顾才能解决问题文化部要逻辑错误。
所以,任何特殊政策最终都 会出问题。少数民族政策也一样,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都是国家的一分子,理应得到同等的对待。如果对一个民族的政策优于另一个民族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政策。
因此我认为公平地对待少数民族,而不是照顾。让他们觉得自己和汉族是一样的,去公平的竞争。没了照顾 ,他们也就少了依赖的思想。也会减少他们对政府的依赖和不满。简单公平是最好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