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剧本后,编审说我的剧本人物关系太单薄,于是我找来《雷雨》的剧本看,豁然开朗。以下是在网上摘录的一些关于剧本人物关系的理论阐述,加以学习。
人物与人物关系是情境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因为写戏即写人,唯有写出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具体性与独特性,戏才会好看。优秀的编剧善于巧妙设置人物与人物关系,以此促使人物展开特定的动作,从而爆发具有可视性的冲突,产生强有力的戏剧效果。所以优秀的剧作家都善于选择与判断,将剧中人物置于自己所设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人物关系的巧妙安排就使得剧中的各种矛盾扭结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整体,任何一个人物的一种行动都可能引发其他人的积极反应,牵动矛盾的全局,导致戏剧冲突的激化,这正是一个理想尖锐的戏剧情境。
从内在表现上,以情感的冲突、心灵的搏斗、性格的交锋和意志的较量为脉络,展示人物之间生存与命运的全方位的挣扎与搏斗,形成立体关系,营造一种慑人心魄的戏剧效果
纵观曹禺的整个创作,他总是善于组织一种网状交织的人物关系,人物之间的纠葛交错纽结,使人物的心理、性格和命运互相牵制和影响,形成了一种强势的规定性情境,使人物在其中煎熬、翻滚和搏斗,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情感的牵系与冲突是曹禺戏剧人物关系主体性关联的重大表现。曹禺总是能够充分地显示剧中人物之间由情而生、由感而起的人物之间割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的内在关系,展示人物的情感纠葛与冲突,将外在的关联性转化为内在的关联性,将戏剧动作的过程与主体的情感历程统一起来。情感之间的相投与排斥构成了戏剧动作发生发展的特定的主观化情境,情感的发酵成为戏剧动作的内在的力量。曹禺戏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物之间有着诸多的情感牵系和剧烈的情感冲突。正是这种情感的内力,使受众享受了一杯情感煎熬出来的醇厚的艺术佳酿。
心灵的相容与斗争也是曹禺在设置人物关系时十分重视的因素。心理和情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物之间情感上存在的是牵系度,而心理上存在的是相容度。心理上首先是相容的,这是以其互爱为基础的。正是这种心理上的高度相容,使双方做出了一些极端的动作选择,显示了强烈的冲突,又显示出他们在心理上的互弃性。
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谭霈生所说的,人物关系要能够成为具有艺术活力的情境的因素,真正成为“戏剧性存在的基础”,都应该渗透着“性格关系”。而“性格关系”就是关系双方都应该是有生动个性的人物,他们遇到一起,或者发生性格的撞击,或者是一般的个性的交往。
一般来说,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基本上是确定的。但人物关系的稳定容易使戏剧趋于沉静,剧场的效果就会受到损害。如何激活剧场呢?就是不断地添加介质,制造动态的情境,使人物始终处于不断的行动之中,形成剧场引力,不断刺激受众的情绪和情感。优秀的剧作家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曹禺创作戏剧,总是以受众为出发点,营造不断发展的戏剧情境,强化了戏剧的剧场性效果。他不仅善于架构人物关系,而且善于盘活人物关系,打破沉静、打破平衡、打破稳定,不断激活剧场,显示了艺术的高超。在这里,曹禺运用的艺术技巧就是不断地“泄漏”剧中的人物关系,写出人物关系的变动与发展,在不断变化的人物关系中使戏剧情境充满艺术张力,强化人物的情感、心理反映,扩张人物的意志力,加剧了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显示了剧场性不断攀升和强化的特征,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在细微之处巧妙埋下伏笔
http://s2/middle/4aaa1a68n9fd1ff76a0a1&690
http://s5/middle/4aaa1a68n9fd1ff671e84&690
http://s4/middle/4aaa1a68n9fd237e707f3&690
http://s4/middle/4aaa1a68n9fd237f4ae33&690
http://s5/middle/4aaa1a68n9fd237fd2314&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