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璞研究员解读“未来量子器件与量子态操纵”
标签:
it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孙昌璞研究员
“未来量子器件与量子态操纵”科普报告会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
“量子物理是当代技术的基础,也是未来新高技术的源泉。”
2009年3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科学人讲坛”之“未来量子器件与量子态操纵”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昌璞教授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近百位大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科学爱好者就量子物理学极其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孙昌璞研究员在总结量子物理的基本内涵和诞生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以纳米量子器件、宏观量子器件、单光子器件、量子存储和量子传输器件为代表的量子相干器件。他强调这些量子器件有的是在量子信息发展启发下诞生的。孙昌璞还指出,未来量子技术关键是在单粒子水平上操纵量子态,并充分利用量子态的位相信息。其基本特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①人们在量子尺度上操控量子态的能力→量子态工程;
②人们设计更小尺度人工原子的本领→纳米技术;
③保持整体的量子相干性,把数目巨大的量子个体有机的集成起来,形成宏观量子系统→新型量子态的应用。
最后,孙昌璞研究员根据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将量子物理及其相关技术研究的发展特点归纳为:1.上世纪的 “被动”特征:量子力学揭示了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导致了激光、半导体和核能等高新技术,也引发了分子生物学等革命性的发展。2.本世纪的“主动”特征,人们开始通过新型量子态的构筑和高精密测量,在单粒子量子态的水平上认识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量子世界”的高精度控制,发现各种新奇的量子效应,并基于这些量子效应构造未来的量子器件,导致高新技术的革命。
“科学人讲坛”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创新文化广场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创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社会公众可以登陆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服务平台(http://culture.las.ac.cn),通过 “在线报告”栏目可获取报告会数字资源。
报告会现场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科协同学与专家合影
听众认真参观《中外重大创新进展2008》主题展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