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与创新对话——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专题讲座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
“可以随时保护驾驶员安全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像纸一样卷起来的显示器;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看到过去和未来的虚拟旅游;可以理解和帮助人脑思考的智能器;……” 2008年6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的“创新文化论坛”中,德国百宁咨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留德中国物理学者学会常务理事会主席刘百宁博士主讲“与创新对话——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专题讲座,为来自社会各界的科学爱好者们介绍了未来世界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
刘百宁博士围绕“人才是创新的载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一中心论点,从其策划和主译的第二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的“启迪性、导向性、预测性、综合性、交叉性、科普性”六大特色出发,通过介绍未来信息和通讯、交通和运输、新材料、虚拟企业及生产和服务、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和健康等前沿领域的世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展示技术工程创新、国际市场开发与和谐社会发展的三者并存关系,继而从“读‘好书’、‘读好’书、‘用好’书”三部曲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探索“人才、读书、创新”这三者关系并与现场听众交流了求职、创业的相关经验。刘百宁博士指出,读书是一个思考和沉淀的过程,是创新的源泉,每个人应该终身享受读书,在人书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创新。读“好书”是创新的前提,“读好”书是创新的基础,而“用好”书是创新的过程。
刘百宁博士的精彩讲解使科学爱好者们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展开无限遐想的同时,更加深刻意识到“在无数的发明和创造成为人类生活中普遍之需时,伟大的科学家们依旧在为拓展人类智力而不懈努力”。许多听众表示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他们提高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文化拓展了新的空间。
注:
²
²
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