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分类: 科学文化传播活动 |
9月15日是首届“中国科学院北京青少年科学日”,上午,题为“春江水染谁相知—关于水环境的对话”活动在国家科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水环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敏研究员、尹澄清研究员,水环境管理专家、国际水协会中国区总监郎小薇女士与二百多位青少年朋友就水环境的问题进行现场对话交流。水环境专家与青少年朋友们济济一堂,共话水环境问题,使大家了解水环境的相关知识,抒发对水环境的忧患,探讨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阐述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对话活动现场(右二为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朱江)
本次现场对话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国际水协会北京代表处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团委协办。听众来自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们,北京市第5中学和第20中学的同学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副所长通过诚邀现场听众的宣传材料,携全家也参加了当天的对话活动。
对话开始,专家首先阐述了发自内心的忧虑和呼唤:“当前,我国流域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相当多的江河湖泊污染已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面对一条条人们曾经歌唱的江河已经受到重度污染,一个个人们心中美丽的湖泊已呈现劣五类水质,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问题迫在眉睫,专家特别强调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杨敏主任与中学生交流
有关饮用水安全的话题,在本次对话活动中引起听众的浓厚兴趣。杨敏介绍,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水质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实验室集中力量针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开展系统深入的工作,特别是针对国家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重大需求,建立了一个涉及从水源水质保护与改善、水质预警、应急处理关键技术、水厂处理技术强化到供水管网系统优化和水质安全评价等各个环节,涵盖从水源到用户末端的全方位的科学研究体系。
在随后的现场交流中,三位专家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有关经过高新技术处理后的污水是否可以饮用、通过提高水价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世界水监测日的具体活动内容等问题。
展览现场
国家科学图书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把科学文化传播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学传播与普及事业,把国情教育、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对公众科学生活的引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他们的一种尝试和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科学对话这种形式使科学家走出研究所大楼,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也受到了普遍认同和欢迎。
同日,《我们的水环境》主题展览也正式开幕。展览制作了大量翔实的图片资料,配以科学准确的数据解说,展示人类在水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来表达我们对生命之水的关注,唤起人们对世界及我国水污染问题更多的重视和警觉,展览将持续一个半月。
观众积极为展览留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参加对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