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连续出版十周年,2007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推出“创新文化论坛”系列讲座之“走近双效精英——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发展报告连续出版十周年”专题讲座,“科学与社会发展报告”的选题立项、社会影响、出版发行概况以及科学出版的传播内涵成为专家和听众交流的热点内容。

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胡升华博士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与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科学发展、科学传播、科学出版事业的听众在国家科学图书馆多功能厅进行了热烈交流。
胡升华社长在讲座中结合多媒体平台,通过图表、数据、视频文件等多种形式,重点结合“科学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的出版情况,生动而深入地将科学出版成功营销的关键点总结为:“找合适的人”——选择各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作者队伍,保证知识内容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赶合适的时机”——选择两会等决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机推出出版物,获得国家管理层的认可和重视,成为决策依据;“说合适的话”——选择具有一流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瞭望》期刊等,通过新闻宣传扩大影响;“在合适的地点”
——选择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机构作为发布地点,提高出版物的品牌效应,例如“科学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
历次发布会都在中科院院部举行,使报告的出版发布融入科学院的整体发展布局。

胡社长同时指出,科学出版是科学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要通过精心策划和周密运作,努力使科学出版物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达到完美的结合。科学出版结合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推出从大众科普读物到高端科学报告等不同层次的出版物,使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得以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科学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是对立的,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公众需求的出版物一定会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胡升华社长的报告引起了现场听众的积极思考,听众们纷纷就科学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的“走出去”战略、三大报告在弱势群体中的普及、三大报告的电子出版、科学出版社的社会责任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结束之后,胡升华社长又结合自身的人生发展感悟寄语现场的青年听众,无论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要坚持学习、把握规律、关注前沿,要通过博览群书、积极实践广泛涉猎自身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形成好的素质、培养好的眼光、达到好的境界。
参加讲座的听众纷纷表示通过专家的讲解,更为系统地了解到“科学与社会发展报告”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价值,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的机会,获得了科学传播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信息,更获得了人生发展的宝贵启示。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还将陆续推出系列讲座,从学科内容、栏目设置、研究方法等内涵层面具体介绍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发展报告”的三大系列年度报告——《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