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科学文化传播活动 |
主持人: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天问人思话和谐对话节目下面正式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向各位介绍主席今天活动的各位嘉宾,天体化学家、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尊敬的欧阳自远院士,天文学家、北京天文馆馆长 朱进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晓林博士,科学出版社社长助理、期刊发展中心主任肖宏先生。出席今天活动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心听众、观众,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星月空天文学社、北京工业大学天文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文学社、北京交通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文协会等高校天文爱好者协会的会员,有长期以来支持我们科学传播活动的媒体朋友和有关方面的领导。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今天还有从良乡大学城远道而来的北京工商大学北极星天文学会的朋友们。在此,我们向所有参与今天活动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晓林博士致辞。
张晓林:
尊敬的欧阳自远院士、朱进博士、肖宏先生,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是2006年的全国科普日,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也代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金海院士,也是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馆长,热烈欢迎大家到我们这里参加今天这样一个活动。特别是我们在座的来自各个大学的同学们,我特别欢迎你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我们全国,恐怕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图书馆,我们面向中国科学院在全国26个城市的93个研究所的两万多名科研人员和三万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科技信息服务,通过资源到所、服务到人,通过网络化、知识化的服务支持他们的研究。同时,我们作为国家科研文献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履行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职责,面向全国的科技人员和全国的同学们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多年来我们在中国科学研,在国家科技部和教育系统各位专家领导的支持下,为国家的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我们的努力。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认识到一个图书馆的职责不是一个简单的把图书收藏起来,借出去,应该是一个活的信息交流,学术交流,科学传播的场所。因此,进入新世纪引来,我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大力开展科学文化传播活动,我们专门成立科学问题传播中心,我们把一楼和这个报告厅,和另外两个超过百人容量的多功能厅作为我们的会展场所,向社会各界宣传科技,促进科技。迄今为止,我们在这里已经举行了数百场各种形式的科技报告和论坛,已经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会议,同时我们也非常骄傲的说,就在这个地点,2004年12月29号胡锦涛总书记以及其他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到这里参观中国科学院创新成就展,而且胡锦涛总书记就在这个建筑里面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讲话。因此,我们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能够充分发挥我们在科技信息的传播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这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也非常欢迎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更不用说我们的各位专家,利用我们这个场所,到我们这来查找信息,到我们这交流信息,到我们这传播科学,到我们这促进您和中国科学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科普日,而中国的科普从简单的一般的科学知识正在向着高端的知识,正在向着影响和我们今后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的重大科技前沿进行探索。那么,2300年前接触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向苍天发出的172问表现了他们探索的精神,现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我们中国的科技界,包括欧阳自远老师,包括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员,和我们大学的各位学生一起,也正在向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进行着新的进军。今天这样一个活动,作为全国科普日的一个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是作为全国各地同时开展的科普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国一共有2300多项,预计参加人工超过2000多万,今天在这里,我们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和特殊的内容,通过两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在座各位的直接对话,以及同时推出的在外面的宇宙与人的主题图片展,希望带给大家人生感悟的同时,希望激发大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我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愿意在这个过程中和大家一起奔跑,谢谢大家。
肖宏:
各位尊敬的来宾,尊敬的听众,尊敬的欧阳自远先生、朱进先生,我这里非常荣幸代表《Newton-科学世界》杂志社向所有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科学出版社也是我们国家在科学技术出版领域里面,在科学技术、医学和教育综合学科方面,在国内是属于第一位的综合科技组织,建社已经有50年的历史。我们也是为了科学家和整个科技界出版了大量的图书和期刊,我们现在的期刊出版中心管辖的期刊有188种之多,有各个学科的,包括天文学的,包括地球、物理、数理化、天地生等等,代表了我们整个国家科技出版的最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我们也非常致力于科学普及的工作,我们那里有好几份非常好的科普的杂志,比如大家看到的《牛顿科学世界》,还有《互联网周刊》、《走进科学》、《大众硬件》等等。办这些杂志的目的,我们首先是为了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科普。
所以,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跟国家科学图书馆能够携手来搞这样一个活动,一个精美的图片展和一场非常高水平的讲座。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你们真的很幸运,我们那个时候想见一下科学家都觉得非常难,也没有这么好的场地,也没有这么好的机遇和科学家交流。今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天问人思话和谐”,咱们门口的图片展也是“宇宙与人”,我觉得这两个话题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从求知探索的角度,从拓展思维的角度,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因为宇宙和人关注了几千年了,有时候甚至觉得一抬眼就知道一样,比如我们晚上抬眼望见满天的星辰,我们好像对宇宙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对人也是一样,我们见面就知道这个人的轮廓和概念。但是事实上,经过几千年的奋斗,无论是宇宙还是人体,我们所知的还是非常少的,大家可以看到门口的图片展,有这么多知识可能是你从来没想过的,人体里也有这么多奇妙的东西,天体里也有这么多奇妙的东西,它们孕育着无穷的未知的话题,我们探索宇宙几千年,发现哪怕在几亿光年以外的黑洞和我们的冥王星,都有了崭新的认识。
所以,了解这方面的认识对我们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我们的思维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搞外面的世界,我们认为是一个大宇宙,内心的世界是一个小宇宙,这两个宇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就是说我们总是被新的问题不断的困扰,你当刚刚了解到一个知识,后来又有新的问题冒出来,非常神奇。同时,还不能光靠技术,往往在研究天文,包括研究天体方面,往往是我们的思维超越了技术的发展,同学们在求知探索的历程中,我觉得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跟一流的专家对话,你们要掌握的是什么?首先不是技术,也不是普通的认识,而是思维方式,我们感受宇宙,感受未知的东西,谁也没见过,我们说黑洞,谁也没有看见、摸过,但是人类的思维已经可以达到黑洞的边缘,已经可以充分感受到人类思维的生命的非常了不起的延伸,可以感受到未来,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宇宙的变化,而且我觉得学天文学也非常有意思,是很有趣味也很浪漫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每天都是坐在天球船上,在满天的星星里面遨游,这是非常有趣味的话题,至于那些星星路过你身边,你有没有了解它、掌握它的规律,我一直说今天是2006年的科普日,也许等你们了,2056年那一天,地球在哪里,地球在宇宙中哪个位置,你按照现在的计算是可以算出来的。但是,我想它有它的轨道,它有它的轨迹,2056年的轨迹在地球的哪个地方,它到那一天就应该在哪一天了,那一天地球发生的事情,严格来讲也是可以计算的,如果人类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进步的话。
所以,现在我觉得今天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天文学是可以为我们的国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大家都知道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由于阿波罗计划,把美国工业等等各个方面都提升了很大的地步,如何制造材料,如何制造仪表,如何制造宇航员吃的食品,都是研究的话题。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我们中国登月计划首席科学家跟我们对话,我感到非常激动,也非常荣幸。而且,我希望有志于投身于中国天文学事业的同志们,有志于投身于中国探月计划的各位,你们也是未来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如果今天有这个机会的话,也许对你将来一辈子,你对2056年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的话,这个就是我们杂志社和图书馆在这里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知识和宇宙是一样的,是无穷尽的,多了解点知识,像你们今天这样,礼拜六我不愿意在家里面待着,我愿意听听讲座,我愿意接受新的知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我们今天也来了一些科学世界的合订本,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非常优惠的提供给大家。最后祝大家渡过一个非常愉快,非常难忘的下午。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