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w690/001mLVYTgy6Ux5PIJNw22&690
梵高《白玫瑰》
2015年8月8日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S.1-54
直到今天我才發現,原来所谓的“蒋勋现场”,竟然就是作者在亲眼看到书中所描述的这些艺术作品时所匆匆记下的idea。形形色色的绘画、雕塑和建筑物当中所蕴藏的美感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欲,于是,“蒋勋现场”的文字就這樣诞生了。
听一个长辈说,他年轻时曾在意大利进修罗马法,课余跑去佛罗伦萨游览,当他亲眼目睹那些由卡拉拉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塑像时,竟然产生了“它们是活的”的错觉。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在艺术领域每每能够应验。物理知识无法填补感质。因此,博物馆和美术馆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这本书,是在大陆出版的“破解”系列的第二部。其实就这套书的深度而言,远远够不上“破解”,最多就是“蒋勋带你走近×××”。但是宝岛人民本来就是用词浮夸嘛,什么“无敌铁牛”啦,“地狱猎人”啦,乍听之下好怕怕啊是吧-
-
*
今天只看了"蒋勋现场"这个部分,包括《工农素描》、《吃马铃薯的人》、《唐基老爹》、《向日葵》、《星空》、《奥威教堂》、《麦田群鸦》和若干幅自画像。稍对梵高的作品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注意到,梵高的笔触和用色尤为特别,特别到你甚至不难理解他是一个疯子。从一个外行的角度来看,我想把这种笔触和修拉的点彩归为一类——大面积地运用相同笔触营造整体效果。然而在色彩方面,两者又是背道而驰。梵高的画作中,色与色之间的界限是那样明显和强烈,而《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所展现的却恰恰是色彩的“衍射”。
2015年8月9日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S.55-121
今天先看了梵高早期的作品。这些画作多是以底层人民生活为题,如《哭泣的老人》、《吃马铃薯的人》,色调阴暗、气氛沉重,和其后为人熟知的《向日葵》、《盛开的杏花》作品等完全不同。
然而,在正是开始介绍梵高的创作之前,作者先介绍了荷兰画派的形成。从鲁本斯到维米尔,再到伦勃朗。然后由伦勃朗的自画像联系到梵高。这些自画像是伦勃朗戏剧性的一生如实的记录。梵高也曾一度沉迷于自画像的绘制中。然而作者推测,这两位荷兰画家真正热衷的,也许并非是描摹自身形象这一行为本身。这只是他们内心不断审视自己、解读自己的一种外化形式。
*
梵高未曾受过正规的绘画训练,然而长达五年的艺术品商人的从业经验却能培养了他极高的鉴赏力。要说在写实方面可能真的不能算上乘,然而这却完全不影响作品出效果。所以对待梵高,不能用“像”或“不像”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
http://s15/mw690/001mLVYTgy6Ux63Vnm69e&690
梵高《麦田落日》
2015年8月10日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S.122-237(完)
1886年后,梵高的作品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切的的肇因,则是梵高和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德加的频繁接触。印象派画作明媚、鲜艳的色彩一改传统油画暗沉晦涩的面貌,明度极高的色彩被大量使用,展现出在自然阳光下的真实世界。
然而,对梵高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新印象派的几位画家,修拉、毕沙罗、西涅克……
新印象派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推陈出新,在精神上,他们也全面超越了其先驱。绘画从追求唯美、自然、乐观转为展现现实和人性。正是这一点得到了梵高的共鸣。
在技巧方面,梵高曾模仿过毕沙罗的笔触。其后逐渐形成梵高式笔触虽独具一格,但也和后印象派不无关联。前天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梵高的笔触和修拉的点彩进行比较,看来没有错。
与此同时,东方艺术对梵高的绘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日本的浮世绘。多幅作品均出现过浮世绘装饰物。
*
蒋勋以为,梵高所绘制的夜景是孤寂的,但我却不那么认为。
在梵高的画作中,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有着丰富的色彩。阳光下的风景自不必说,即使是夜空,也是绚烂多姿。
从观众角度来讲,这种仿佛颜料不要钱似的作品,猛看一堆之后心情肯定会非常好。
*
欢乐的时间过得总是特别快,又到时间说拜拜。
明天看“破解”系列的最后一本,莫奈。期待。再會。
http://s7/mw690/001mLVYTgy6Ux6eVW8676&690
http://s12/mw690/001mLVYTgy6Ux69wYVteb&690
http://s11/mw690/001mLVYTgy6Ux6bKXy2ea&690
http://s14/mw690/001mLVYTgy6Ux6b2scRad&690
http://s7/mw690/001mLVYTgy6Ux6fHe1896&690
http://s5/mw690/001mLVYTgy6Ux6eh35W54&690
http://s11/mw690/001mLVYTgy6Ux6baWx4ca&690
http://s4/mw690/001mLVYTgy6Ux6dxNn5a3&690
http://s14/mw690/001mLVYTgy6Ux6cwQHz9d&690
- Vielen Dank für
Ihre Aufmerksamkeit -
曾諳@寧波
2015.08.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