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变成了庙

标签:
河南社旗50年前我的学校火神庙半瓶水 |
分类: 纪实系列 |
学校变成了庙
父亲被任命为社旗县的第一任县长,我们全家跟随父亲从南阳搬到社旗县居住。那年我十一岁,上小学四年级。
虽然那时赊镇已经叫社旗县了,依然和南阳城大不一样,这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但是虽说有着72条古街道,在年少的我眼里却是些弯弯曲曲小路。如今已经是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陕会馆那时还叫山陕庙,里面清凉幽静,我们常常在放学之后拐进去玩一会才回家。
那时候,我只知道我上学的学校是一个古庙,并不知道是什么庙。2011年5月,我在离开45年后又回到了社旗,找到了当年的学校,当时整个学校被围了起来,大门紧锁正在修缮,由于赶上5.1放假,找不到人开门,只好遗憾的擦肩而过。今年5月,我终于又一次到了社旗,并来到了我50年心心念念的学校。
学校已经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庙宇,或者说,学校被恢复到了曾经的面目。人们把庙变成学校又把学校变成庙,在中国七十年的近代史上成千上万的演绎着,我不知道这些是进步还是退步,我只想从这座买票供人参观的昔日的学校中找出我旧时的记忆。
我第一次知道我的学校曾经是一座火神庙,而且如今还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历几十年沧桑的我站在11岁时我席地而坐玩“抓籽儿”的青石板上,第一次抬头看那些精美的石雕和木雕,看那些奇兽花草,看那些神仙故事,很奇怪当年的我怎么就没看见过呢?



这些精致的木雕石雕,我仿佛第一次看到,当年都没注意到过。
这些殿堂,以前都是教室。
上面这几幅是著名的山陕会馆。
如今的所谓七十二条古街,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样子。
站在山陕会馆前,我也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样子。
相关链接:再回社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