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工小记(三十八)--洛阳孟津“不翻”

(2015-08-01 10:21:25)
标签:

美食

洛阳孟津

特色小吃

打工小记

半瓶水

分类: 纪实系列

打工小记(三十八)--洛阳孟津“不翻”

    半瓶水的五个大男孩同事让整个办公室充满阳光和欢乐,这些85后、90后大学生充满时代感,在他们中间,常常感受着年轻人的活力。这几天天太热,公司发西瓜,每每切开一个十来公斤重的大西瓜,看着大家一顿风卷残云,那感觉真的很好。半瓶水老了,虽然“尚能饭”,但是一个人的饭就没味儿,一个人的西瓜也不甜,和年轻人在一起受到感染,和他们抢着吃果然这西瓜比家里精挑细选又在冰箱里冷冻过的西瓜还好吃。

     由此聊到吃,延伸到洛阳小吃,办公室一个男孩问半瓶水吃没吃过孟津县一种叫做“不翻”的小吃,半瓶水说没吃过也没听说过。孟津县为洛阳市下辖县,与洛阳市区毗邻,这男孩就在孟津县城居住。第二天,男孩起了个大早(因这种小吃做工精细,只是早餐有,晚了买不到),给半瓶水带来了孟津县特色小吃“不翻”,半瓶水虽然刚吃过早饭,仍然一口气吃了三个,口感绵绵软软,香味独特,不得不连连称赞。男孩看半瓶水吃得高兴,就说:今后我争取做到每周起一个大早。半瓶水问:“干吗?”他说:“买不翻啊”。半瓶水赶快声明:就是吃稀罕,哪能每个礼拜都吃啊。半瓶水知道年轻人早上起大早有多难,咱和年轻人相处肯定也得体谅这些孩子们。

    吃了这孟津的“不翻“,真的觉得这小吃不传承下来有点亏了,可惜半瓶水当时只顾吃就没有拍下图片,这会在网上找几张图片让大家有个感官认识。孟津不翻实际是一种饼,所以可以叫“不翻饼”,其色泽金黄,质地虚腾,既爽口又富有营养,非常适合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打工小记(三十八)--洛阳孟津“不翻”


以下参考有关资料:

    孟津不翻据说是由王铎从宫廷御膳房里带出;是一种薄而小,放在烧热的鏊子上不用翻动即熟蘸汁或入汤而食的绿豆制品。

  不翻以上好的绿豆为原料,经一夜浸泡、涨发、去皮,磨成豆糊状,加入鸡蛋、食盐调制,而后盛在特制的鏊子内用火煎烙而成。因烙时不需翻个儿,故而得名“不翻”。    

  烙不翻得用专用的鏊子,把鏊子烧热后,抹上油,舀一勺绿豆糊往里一倒、摊匀,盖上鏊子盖,片刻工夫不用翻就熟。不翻很薄,一般是蘸着兑有大蒜、姜、柿子醋、花椒水、丁香水、大茴香水、小茴香水、芝麻酱、小磨香油、酱油等十余种调料调制的汁水吃,也有的将两张不翻儿叠着放在碗里,浇上一勺滚烫的骨头汤,放些事先煮好的黄花菜、海带丝、木耳、粉条之类,倒上醋,洒上胡椒粉,做成酸辣可口,余味悠长的“不翻汤”吃。两种吃法均滋味醇正,清香可口,非是一般小吃可比。

  还有种说法:不翻的得名缘于孟津小浪底。

  小浪底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未修建前,此处有八里胡同,是黄河中游最狭窄、最危险的一段,两岸高山对峙,风高浪急,在其中行船打鱼十分危险,屡有翻船事故发生,遇难者常常连尸首也找不到。因此,当地民间有许多忌讳和风俗,比如吃鱼时,不能吃完一面翻过来吃另一面,而是要把鱼头和脊骨一起剔出再吃下面的肉;还有不准把水瓢扣着放,忌说“翻”、“煤”等词语。不翻,于是就成为旧时船家的干粮。这种传说不管真假,无非也都是为了讨个吉利,希望能太太平平,不要翻船出事。

   不翻作为孟津当地的一种风味小吃,在县城有多处摊点,凡来旅游的人们都会品尝一二,以餐口福。

     半瓶水在办公室享用的不翻受条件局限,没有汤汁可蘸,但依然香软可口,余味悠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荷花随拍
后一篇:荷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