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漫记(5)—西宁印象

(2012-10-25 13:10:53)
标签:

西宁

绿化

群山

湟水河

半瓶水

分类: 西行记
西行漫记(5)—西宁印象
   我们在西宁总共停留了一天两夜,除了参观塔尔寺和互助土族风情园之外,没留下什么照片,现在想想很是遗憾。事实上在没进西宁之前,我就被高速公路两旁的群山所吸引,那山和我之前在任何地方见到的山都不一样,那些光秃秃的灰黄或者绛红色的山上几乎是寸草不生,干枯而荒凉。快到西宁的时候,那些高速公路两旁的山竟然全部被人工精雕细琢成层层小梯田,上面种着小小的低矮的树。那些小树和我们中原地区种的树苗完全不是一回事,就像是患了侏儒症的人,虽然个子没长起来,但岁月依然无情在很低的个子上留下沧桑的痕迹,看着让人很是揪心。但是,那些干枯灰黄或者绛红色的寸草不生的山体上,毕竟是长满了树!那些显然是经过风沙暴戾,水土数次流失之后又修复,树苗死后又补栽的树,长满了整个公路两旁的群山!
    看着那些顽强的树,不如说是想着那些顽强的人,那些一次次种了树浇水,树枯萎了之后再补种的树竟然这么顽强地活着!那些活着的瘦小的树一层层、一排排布满了几十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两旁的群山,尽管那些树遮盖不住光秃秃的山体,但是那些层层排排的树美化甚至是绿化了连绵起伏的群山。
    是什么样的精神和力量让西宁人这么顽强地把根本不能生长植物的群山给改造成为这样一道美丽独特风景线?我在一次次地感叹之余竟然没想起来举起相机留下些许镜头。也许见惯青山绿水的我当时没感觉到这漫山层层叠叠的小树独特的美,也许西宁的干燥和日程的紧张使我迟钝了正常的思维和意识?今天,我游览着西行中留下的万余张照片,竟然找不到西宁给我留下的痕迹,所以只好在这里用文字记录下我对西宁的印象。
    西宁城边绕着的那条河叫湟水河,进城之前我一直以为那条河就是黄河,到了西宁之后问了当地人才知道湟水河只是黄河的支流,这条河又叫西宁河,是高原的“母亲河”,当地百姓称之为“生命之水”,那条翻滚着的并不清澈的河流铸就了高原人坚韧的性格。


     在西宁我认识了几位工作生活在西宁几十年的朋友,他们有两三个的家乡是内地的,甚至是我的同乡,有几个是地道的本地土著。他们无一例外地热爱西宁,希望在外地学习的孩子能回到西宁工作。高原使他们的性格热情开朗和豪放。我向他们提起山头上生长着的那些长不高的树,我的同乡这样说:西宁现在绿化的这么好,比那时我们刚到西宁的时候真是天翻地覆,现在真不错。那个西宁女孩这么问我:“是不是感到西宁很漂亮,到处都是树?”看到我难以回答,就告诉我:“我们每个单位都会分到一座山头,经常会去种树,或者是单位掏钱请当地村民去种。”望着这些充满自豪感的西宁人,我不好意思说我一路上感觉到山野的荒芜和空气的干燥,我只是赞叹能种下那么多树的坚强的人,问那些树是不是很难长大啊?一位朋友笑着对我说,在你们那里,拿根筷子种下都能长成树,在我们这里,就是拿棵树栽下也能萎缩成只筷子。
    这就是西宁。但是,就是这样的西宁,市区的街道旁绿树成荫,鲜花成簇,印象中有许多柳树,那种柳树和我们这里的柳树不一样,那里的柳树枝条不下垂,少了些许妩媚,多了几分坚韧粗狂。
    在西宁市区,只能算是坐车飘过,所以对西宁没有实质性的印象,但是对于西宁不能不写,不然,对不起西宁和我在西宁认识的朋友。 
 西行漫记(5)—西宁印象

西行漫记(5)—西宁印象
这是我在西宁市区留下的仅存的两张照片,那是晚饭后步行回宾馆的路上随手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