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张飞庙
游船安排游张飞庙的时间是在晚上,踏着浓浓的夜色,伴着江边夜晚的清凉,来到这座三峡蓄水后整体搬迁过来的张飞庙。
张飞庙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胜古迹,不仅因为其建筑奇特,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张飞庙收藏有自汉唐以来的碑刻书画及其它文物千余件,其中不少是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瑰宝。庙内现存石碑和摩崖石刻计有360余幅,木刻书画200余幅,书画作品远自汉唐近至明清各代,名家荟萃,实为罕见,其中以木刻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石刻苏轼作前、后《赤壁赋》大字长卷;石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目前国内仅存的五套岳飞真品题刻之一;黄庭坚书《唐韩伯庸幽兰赋》;郑板桥书写的诗文和竹石、兰石绘画等最为著名。此外还有翁同和、刘墉、张船山、竹禅、彭聚星龚睛碑、赵熙、郭尚元、张潮庸、刘贞安等人的木刻字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张飞庙也因此被誉为“文藻胜地”。
关于张飞庙有一个“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民间传说:三国时期的一天晚上,住在长江边云阳县铜锣渡口边一位老渔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见一个满身是血的将军称自己是蜀国大将张飞,被部将范疆、张达在阆中所杀,二人割其头颅投奔东吴,途中闻听吴蜀讲和,他们便将其头颅抛入长江中。他拜托老渔人把自己的头颅打捞上来,否则就要漂到吴国。并要求老渔人将其头颅背往后面飞凤山上,在哪里背不动了就在哪葬头。”半信半疑的老渔人梦醒后来到长江边撒了一网,果然捞起了张飞的头颅!后来,当地百姓就在捞起张飞头颅的地方---现云阳县旧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修建了最早的张飞庙。
(以上文字参考网上有关资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