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纪实连载过去的故事我的外婆半瓶水文化 |
分类: 纪实系列 |
我的外婆(二十七)
三姨总共生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全由外婆带回我家细心照料。由于我们这些长大了的孩子离不开外婆,三姨这些吃奶的孩子自然更离不开外婆,然而外婆只有一个,所以只好让三姨那些远在北京的孩子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到我家,三姨最小的孩子在我家上到小学二年级才回到自己父母身边。
外婆在带大了我们所有的这八个孙辈之后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外婆的重孙辈一个个出生了。这时,虽然我们都已经不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但是我们这些孙辈的下一代都是穿着外婆做的那种又软又棉的小衣服长大的。外婆说商店里卖的那种棉靴只是个样子好看,小孩穿了脚不舒服也不保暖,所以外婆做了各种大小不一的棉靴放在家里一个箱子里预备着,当我们这些在外成了家的孙辈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家时外婆就会让我们自己挑选,外婆做的棉靴里面垫的棉花又细又软,每次孩子晚上脱下靴子小脚丫子总是热乎乎的,外面买的靴子虽然漂亮,但是孩子穿了脚就冻坏了,我女儿小的时候身体娇弱,所以一直穿外婆做的这种靴子到小学二年级。那时我送女儿到幼儿园,那个刚刚当了姥姥的保育员看上了我女儿穿的小棉袄棉裤,惊叹说这小棉衣这么柔软舒适啊,针线这么好,谁做的啊?为了让她善待我的女儿,我送了她两套外婆做的婴儿棉衣,没想到另外一个班里的保育员知道了也想要,她儿子刚刚一岁,为了让她孩子穿着舒适也是不惜放下身份找我开口,我又把外婆给我女儿做的小衣服挑了一些送了她,这些在城市幼儿园带孩子的保育员整天和孩子们打交道,见过孩子们穿的各色各样的衣服自然很多,但是唯独青睐我外婆做的衣服。
值得宽慰的是外婆晚年一直拿着国家发放的革命烈属抚恤金,从最初1983年的每月几十元到外婆去世时的2000年每月130多元,虽然钱不多,但是这是外婆自己的钱,是外公给她留下的钱,这些钱是外婆的荣誉和寄托,所以外婆这些钱我们谁也不会去动,外婆珍惜地保管着这些钱,在外婆最后的日子里嘱咐大家用这些钱给她办后事。
八十年代末我二外公经过多方打听,终 于带着夫人和孩子辗转从台湾回到了大陆,外婆和我母亲以及在南召的聋哑二姨和从台湾回来的二外公一家团聚在北京我三姨家,几十年的恩怨在亲人们的团聚中一笑抿过。
我的父母离休之后一直和外婆住在一起,这时我们都先后离开了家,三位老人一直和睦相处,值得一提的是我那从来没有做过家务的父亲在自己离休之后竟然扎起围裙做起了饭。那时外婆不时地被我在北京的三姨接过去住一段日子换换环境,在外婆被三姨接到北京住的日子,我在休探亲假的时候就想到北京去休。
晚年的外婆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但是外婆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病拖累过自己的晚辈。只要外婆在家,家里永远是清洁和整齐的,厕所的便池永远雪白。外婆只花母亲和三姨的钱,我们这些孙辈的钱一分也不要,我们只好在回家的时候买一些外婆爱吃的食品孝敬外婆,所以外婆房里总是断不了许多好吃的,在我们任何一个孙辈带着孩子回家的时候,外婆就会拿出她为我们保存的我们爱吃的东西,外婆永远能记住我们每个人爱吃什么。我们每次回家呆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外婆那温馨的小屋,那里永远会有我们需要的东西。我每次回家都会躺在外婆那张舒适的大床上享受那种家的温馨,感受外婆身上我熟悉的特殊的气味,慢慢给外婆讲我在外面的生活和烦恼。说来也奇怪,我们姊妹几个的另一半对外婆都有那种亲切感,在刚到我家的时候对我们父母拘束的同时唯独对外婆没有拘束感,我们的下辈也非常敬爱这位慈祥可亲的老外婆,外婆勤劳善良的品质不仅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也影响了我们的下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