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府山重游南阳回首往事母校的记忆半瓶水旅游 |
分类: 游记/照片 |
我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小学三年级之前,在这个美丽古老的小城生活和学习。我三年级之前的小学母校是南阳市第四小学,那时我家在南阳市北关居住,由于四小是当时南阳市的重点小学,虽然离我家远一些,但是我们姐弟还是选择了在那里上学。
上学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大路,沿着南阳市人民公园外侧的人民路(如今公园和这条公路依然都在),另一条就是绕道学校后边的小路走,这条路就路过王府山。
2008年春节回家,我和当时比我高两届同一个学校上学的二姐一块徒步寻找当年的母校旧址和那座留在我心中几十年的王府山。在原址上找到的母校已经是一所高中,那里全然没有了任何往年的痕迹,在一个水泥电线杆上我们发现了一口与现代化学校很不协调的钟。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如获至宝,说当年学校上下课打铃的就是这么口钟,尽管我们都知道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当年听到的那钟声已经不可能出自电线杆上的这口钟了,但是我还是宁愿相信这口钟之所以这么留下来是为了纪念当年那所市重点小学。
顺着学校旁边往后绕,几经周折询问,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年远远都能望到如今埋在拥挤错落的各色建筑物之间的那座600多年前的建筑--王府山。
王府山曾经是南阳人的骄傲。
关于春秋楼和王府山,还有一个传说:早年一个唐河人、一个南阳人和一个社旗人同时到客店去投宿,店里只剩下一个铺位,三个人就说,咱们各说各自县城的风景,比比看谁的风景最好谁就住这张铺。唐河人说:唐河有个塔,离天一丈八。南阳人接着说:南阳有个王府山,巴巴差差挨着天。社旗人最后说:社旗有个春秋楼,半截插到天里头。结果社旗人住了店,唐河人、南阳人只好蹲在客店屋檐下挨冻。我家在文革后期随父亲工作调动去了唐河,我在那里上了中学并下了乡,由于年龄大了些时间又近些,所以对于唐河那座塔的熟悉程度是胜过小时候经过无数次的王府山的。
当我在四十多年后又一次站在王府山脚下的时候,发现经过岁月的冲涤,王府山显得瘦小了许多。仔细看了王府山前挂的说明,对王府山加深了理论上的了解:南阳王府山系明藩南阳唐王府后花园的假山,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祖朱元璋分封其第23子唐定王朱柽于南阳。朱柽就藩前,大兴土木,营造王府,王府后花园的假山就是后来人们称的王府山。此山呈圆锥形,除主峰外,另有四个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峰下边有奇巧的洞窟,崎岖贯通,一步一景。山内阶梯、栈道、回廊、暗道、石窟,在山内穿洞走穴,爬60道台阶,螺旋而上,可达主峰山顶,山顶有亭,起名“接天亭”,凭栏可鸟瞰全城。
王府山用太湖异石堆砌,我小的时候,印象中王府山比现在大的多,那时也没听说要保护,就这么堆在那里,好像是谁家用石头都可以到那里去搬,山下面的门是关闭的严严的不能进,偶尔会有铤而走险的男孩子在外面攀缘而上。但是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试图想上去过。
如今的王府山,干净了许多,周围已经圈了围墙。我和姐姐找到了围墙大门,刚走进去,从大门对面的居民楼里走出来一位中年妇女,告诉我们登王府山要买票。哦,多年来,我只知道王府山是可以上去的,但是不知道如今我也可以上去!我终于可以穿插在王府山的洞内山外攀爬,我终于可以零距离的观摩我心中依然存在无限好奇的王府山。当我们买了票攀登这座我儿时心中高大神秘的王府后花园的假山时,我知道一个困惑我心底几十年的谜团马上就要揭开了,儿时王府山上那些黑洞明洞的传说,每次经过王府山时心中那无限地神往和遐想将永远成为过去,王府山对我已经不再神秘和高大。
这是王府山顶的接天亭,由于站在王府山上能俯瞰全城,所以这里就成了历代唐王的嘹望台。他们看到城中谁家娶亲,就把新娘抢来,先睡三晚再放还,所以老百姓只好改在夜里偷偷娶亲。至今南阳的老风俗娶亲仍在夜晚,而且娶亲时不放鞭炮,不吹唢呐,一切都要悄悄地进行。
王府山作为早明时期的假山艺术珍品,它的险峻秀拔,玲珑怪奇为明代假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完整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