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一日送寒衣节
昨天下午和朋友相约出门游玩,回来的晚了,独自一人避过城市的主街道在幽暗的路灯下骑着自行车往家奔。出门时穿得少了,在初冬的夜晚感觉到阵阵凉意,忽然就发现一路上越来越多的堆堆祭火,烧过的纸灰随风翻舞,凑近些,能听到焚纸者口中念念有词,大抵就是告诉自己的亲人:“这是给你的钱,你收好,用不完的存在银行里,这个是给你的衣服,纯羊毛的,穿着暖和,这件是大衣,还有保暖内衣,名牌的,别舍不得穿……”等等,我此时才想起今天夜里是“鬼节”,不禁毛骨悚然,知道众鬼这会都已经出动来收亲人们给他们送的“寒衣”,
心里就害拍着撞上什么,有心想拍一些隆重的场面,又怕惊扰了众鬼和他们的亲人们,破坏了这么凝重的场面。一路上走一路犹豫,拿着相机久久不敢出手,终于找几处人少的地方,自己知道这里鬼一定也少,啪啪摁了快门就跑,刚才打开这些照片看了,多数都被众鬼给破坏了,上面什么也看不出来了,只有这寥寥的两三张虽然模糊不清,但是上面还有些影子。上午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农历十月初一鬼节的来历,拿来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以下为转载,摄影半瓶水):
农历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