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干支纪日三伏天闰中伏高温天特别长杂谈 |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是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它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若当年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即三伏天恰好为30日。若当年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5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即三伏天为40日。习惯上常把中伏的第二个10天称为“闰中伏”。
由于夏至到立秋之间45.65天,其中有4个或5个庚日。有5个庚日的概率是56.46%,大于有4个庚日的概率。所以有“闰中伏”的年份并不罕见。
最近十年里,有“闰中伏”的年份是2011、2013、2015、2017、2018、2019中伏都为20天,即这些年都有“闰中伏”。
由以上知识可知,有“闰中伏”与当年是否为“农历闰年”一点关系都没有,以上年份中只有2018是农历闰年,其它2011、2013、2015、2017、2019都不是,却有“闰中伏”。而2012和2014都是农历闰年,却没有所谓的“闰中伏”。
今年夏至21日是“己日”,明天(7月12日)恰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所以明天入伏,谓之“初伏”,今年立秋是8月8日是“丁日”,此后的第1个庚日是8月11日进入末伏。
由以上知识也可知,有中“闰中伏”与当年是否特别热无关,也与当年高温天日子特别多无关。
三伏天需要注意防暑降温是对的。说到今年是有“闰中伏”之年,高温日子特别多,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防暑——这个讲法属于“伪科学”。
这个话题我在微信里已经讲过两次了,今年是第三次了,写到博客里来,以后需要时就重新转发一下。
【附录】最近连续三年有“闰中伏”
2017年三伏天: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后10天也称为“闰中伏”)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2018年三伏天: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后10天也称为“闰中伏”)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
2019年三伏天: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后10天也称为“闰中伏”)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前一篇:呼吁把8月8日定为中国父亲节
后一篇:所谓“打新股中签技巧”是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