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家谱》是如何令人发指的
(2016-12-21 22:28:55)
标签: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乱用繁体字出洋相德云社家谱令人发指校园 |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德云社家谱》出现多处用错繁体字
实在令人发指
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之七:令人發指
2016年8月31日,相声演员郭德纲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所谓《德云社家谱》,全用繁体字书写。遗憾的是,出现了好几处错误,“令人髮指”误成“令人發指”就是一例。
“发”既是“髮”(fà,毛发)的简化字,又是“發”(fā,发展)的简化字。“令人发指”的意思是,让人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其“发”指头发,应该使用繁体字“髮”。
本博主龚成通评论:
喜爱繁体字纯属个人爱好的自由,无可指摘。
对于1956年以后才入学的今天不是做专业文字工作的朋友,在“頭髮”和“頭發”的含义上有混淆,也不必苛求。因为他们一天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繁体字教育。
可是作为公众人物,用繁体字发布面向大陆大众的文字作品,就似乎不太妥当了。如果繁体字用得全都正确,倒也就罢了。但如果繁体字用得错误百出,贬低了公众人物自身的高度是小事(哼哼两下不屑一顾,厚厚脸皮也就算了),可误导了大众就是大事了。
大陆上总有一些繁体字爱好者,其实不懂繁体字的结构含义及书写方法,却装作很有研究的样子,拼着老命“身体力行”写全繁体文章,最后弄得洋相百出。
本博主龚成通一向认为,出个把错别字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那些口口声声骂简体字是“脑残”,一本正经、不懂装懂、冒充斯文、弄巧成拙折腾出来的繁体错别字就不在可原谅之列。
除了《德云社家谱》的“令人發指”真正令人发指外,繁体错别字几乎随处可见,我在标题为
一篇博文里,还举了若干繁体字爱好者出洋相的例子:
(1)有人把“万松涛先生追悼大会”写成繁体字“萬鬆濤先生追悼大會”,“松涛”之意乃满满的正能量,“鬆濤”就差劲了。
(2)某篇纪念林则徐禁烟的文章里把《三元里》写成繁体字《三圓里》。“三元里”专用地名,本来就没有简化过,何来繁体字与其对应?
(3)我的一个朋友把我们的博客圈《长者丰采园》写成繁体字《長者豐彩圓》,“豐彩圓”三个繁体字全是错别字,真算是错到极致了。
“丰采”二字在60年里从来就没有简化过,哪来对应的繁体字。至于与“园”字相对应的繁体字则是“園”字。
(4)有人在去新西兰旅游记事里把《皇后镇》写成繁体字《皇後镇》,这也是非常莫名其妙的。性质与不知先有“髮”被简化为“发”的思想,才(同时)把“發”也借用“发”来简化一样。皇后之“后”从来就没有简化过,“後”字是借用“后”来简化的。
(5)有人把上海的“里弄”写成繁体字“裏弄”,弄得老上海看了都头晕。
我严重怀疑包括《德云社家谱》执笔在内的这些人其实不会写繁体字,而是利用电脑(机器)翻译的。如果是手工写的,稍稍考究一点,就不会出现“令人發指”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