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微信耳畔总响起李燕杰曲啸的声音
(2014-01-08 13:18:23)
标签:
微信转帖微信传教士植入广告演说家李燕杰校园 |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
看微信,耳畔总响起李燕杰、曲啸的声音
我的微友中有大一半是55以上的中老年朋友,这些朋友多数是网友(博友、Q友),一部分是驴友。对于中老年微友的微信我总有点特别的感觉:发现其中很多原先极普通的人,自打有了微信开始天天在“升华”,原本的一些“老顽童角色”都开始转换了,变成“传教士”了,禅理讲得越来越深。或者说越来越“精英化”了,我这个草根老顽童还在原地踏步吃食着“人间烟火”无法开悟。与不断进步着的不断精英化的朋友越来越格格不入了。
不少中老年微友,都站在励志的道德高地上孜孜不倦地互相点悟着对方,似有一股不屈不挠的传教士般的精神,要天下人惮服。其实西洋人利玛窦、汤若望是在给我们带来科技进步的同时进行灌输、渗透、传教的,跟着他们信教的都是当时的“有识之士”。而今天中老年人的微信大致就只是以“念经”的方式来相互砥砺了,难于以更多的实践使人信服。
传教士离今天的我们太远了,看着微信使我真正想起的是当年的励志演说家李燕杰、曲啸、彭清一,当年有多少人为之倾倒,顽愚如我(事实证明我并不顽愚),却为深圳的那群年轻人叫好,我当时就在课堂里公开说过:“不希望我的学生将来成为励志演说家,参加什么宣讲团、宣传团,希望大家精于‘动手、实干、践行’,因为我们最需要的是大米和石油。”
所谓的“蛇口风波”后来究竟是怎么样收场的?我没有办法像今天这样方便地百度、追踪。
今天的中老年微友精英和将“一本正经(圣经)”念到底的传教士不一样,微友们念的经天天不一样,我发明了一个描写微信的成语是“N本正经”。
或者说他们和当年三个演说家还不一样,李燕杰、曲啸、彭清一们是只认死理,他们观点始终如一,不肯认输。而今天“精英化”的“微友们”经常是一天一个观点,原帖作者是什么观点,他照转不误,也不是为昨天纠错,更不是为昨天认输。
朋友们的微信帖子和李燕杰他们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不同,总有植入广告的内容。
你转就转吧,何必总还要加上一句“百万人都在疯转,你还不快转!”还要莫名其妙地加一个按语什么的,解读出来的意思无非是“写得好,原帖作者和我‘英雄所见略同’”,忘记了自己昨天曾经转过什么样的帖子了?
我不得不直言自己的感觉:怀疑他们根本没仔细看完就转了,至少没有深刻思考过。几千字的帖子,一天要转好几条,忙得也够呛,哪里有时间深思熟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幸好里面没牵涉到什么情仇纠葛、个人恩怨及其它各种是是非非,否则如果惹上官司,一经查实有假,且真的有百万人都在疯转,那么就有99万以上的人要一起进局子里说清楚了。
我,一天看它这样的帖子两三条,马上就看得头昏脑涨了。深刻一反思,就觉得我的一辈子都白活了,要是再出门都不知道方向了,因为八点钟看到的一个帖子说是为了你的健康你要朝东走,十点钟看到的一个帖子说是为了你的快乐你要向南跑。
到后来,一打开这样的微信,眼前似乎就只剩下广告了!广告,我看你干什么,莫非那根筋搭错了?
人是会变的,相对于“升华者”而言,其他人(包括我)就是堕落了。
追求“升华”是人的本能。于是我就想到深圳的那一批比我小不了十三四岁的小青年们,你们如果不是私企的老板,到今天应该退休了,或者即将退休了吧。还有报道了蛇口风波的那两个青年记者似乎应该是我的同龄人。你们是不是也已经脱胎换骨,把自己的微信(如果你们有微信)打造得超凡脱俗,“升华”到了李燕杰们的队伍里了?
不过我总有点不大相信,就那么三年的时间,就真的“脱胎换骨”进化成“精英”了。
看来天下转帖的真理有千万条,而我这个人原创的歪理只有一条——所谓“一本歪经”也。莫非“天理”和“人理”不太一样,那我真的太愚鲁了!
老年微友们啊,你们可能不觉得累,可是我看着累啊。请大家不要再精英下去了,继续潇潇洒洒地老顽童一把!你我还能有几年可以“顽”的时光,特别是年纪比我更老的微友?
前一篇:【平面几何】两线段相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