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2012年——大作杀青

(2013-01-07 17:06:23)
标签:

大作杀青

国家教委

大学数学课委会

教改60年

执笔

分类: 山路水桥又一程

  2011年12月我曾经应邀参加国家教委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大学数学教改60年》座谈会,我只是参与座谈而已。

  我觉得有很多事值得回忆,有很多观点想表达。

  可能是我在座谈会上结结巴巴地说得太多了,可能是我提供的总结素材比较多,可能是我的观点比较客观正确,可能是我对于成文的构架考虑得比较多,可能是我在会后与大家电话联系太多,可能有人觉得我的文笔还可以……

  谢谢上海各工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界专家前辈对我的信任,2012年8月我从俄罗斯旅游回来就被委任为“执笔”了。

  我以往参加的活动较多,笔记记得全,且保留得比较完整,掌握的资料没有人比我更详实,所以几乎没经过思考就把“执笔”任务接受下来了。

  说实话,本来就很喜欢写这类实在东西,既有资料又有观点,“反正这又不是文学作品,随便写写而已。”

  当然我要声明在前“六十年”这个题目有点大,我是1965年参加工作的,对于1952到1964之间的大学数学的教改我不熟悉,虽然可以采访加工,但不是第一手的。其次,1998年我校基础部被撤销后,我再没有参加过全国会议,有关邀请函由系里其他人顶替了。连市里要我参加的会议,也被别人代劳了。我于2002退休,2008彻底退出一线。真正熟悉上海大学数学教学界情况的的时间段充其量也不过是“1965-2007”42年。

  前辈们比我早退休六七年甚至十来年,我算是“承上启下”的“正合适”者,义不容辞了。 

  没有动手之前似乎成竹在胸,谁知真一动笔,面对自己草拟的大纲就举笔难下了。啊,原先自己接受任务时,想象的不过是“大事记”。

  不过我深知我代表的整个上海工科院校,即不代表一个学校更不代表我个人,所以我建议成立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写作研讨组,我负责执笔而已。

  虽然开头确实有点砻糠搓绳,磕磕绊绊的感觉,但是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操作下,在开始仅仅是光秃秃的一个骨头架子周围逐渐丰满起来了,由骨生肉,由肉生血,有一种“鲜活起来了”的感觉了。

  当然,后来的工作量还是极大的,我的写作提纲就是五人写作研讨组全体成员共同拟定的,我的第一稿,第二稿召集五人小组开了两次会议。翁耀明老师对段落的归类、次序的调整及小标题的取名,有很多真知灼见,我提交研讨组审议的第二稿,实际上我和翁耀明老师通过电子邮件多个回合交流的的产物,第三稿、第四稿、第五稿是在图片资料、实物资料不断充实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个过程有点漫长曲折,但始终是很开心的、很享受的。

  现在杀青了,回头看看自己还觉得相当满意,蛮臭美的。按照原计划,稿子于一周前交出去了,接下去的后期制作是课题组主编与出版社编辑的事了。

  庆幸自己退休后学会了使用电脑,并由“一指禅”进化为会用两个手指打字了。现在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电子文件修改、传递都很方便,要不然光抄写稿子都烦死了,我怎么也不会接受这个任务的。

  回头看曾经的工作量,还真是吃惊不小,我怕经过修改后原稿被新文件覆盖、或会丢失什么。所以我的文件夹里每修改一次,总要复制建立一个新的文件,每一稿都有好几个文件,于是第二稿(1)、第二稿(2)、第二稿(3)、第二稿(4)、……,多得不得了。但是序号清晰,不会让人眼花缭乱。

 

  停下来了,反倒有点空空落落,人犯了贱也是无药可救的……

  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