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事莫找领导
(2012-01-14 17:38:23)
标签:
嫌疑星星之火亲民顾问组新书记天津大学重大问题 |
分类: 忽悠乱弹及其他 |
几年来教务处请“顾问组”吃“年夜饭”已经成了惯例,几个处长和我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大家非常融洽。
实际上在饭桌上总是会很自然地谈起工作和建议,我的感觉这些交流比一本正经地谈,主题更广泛,效果更好(至少本人觉得心畅气顺)。
这就使我一直有这样的建议(请求):校长、书记能不能也一起来和“顾问们”聊聊。
可是……,
太忙不是理由,你哪一天不是一样的忙?
一顿饭“十七八个人,两三千元钱”,有什么嫌疑吗?
朋友问我:有什么重大问题要和校长书记对话?渠道多且很畅通,为什么一定要面谈?是不是嫌处长太小?
其实都不是。
为什么非要有大事才能见到领导,阿拉坐在一起随便聊聊,说不定也能产生出一些“星星之火”来。
从下面两件小事看看目前校长、书记的亲民形象究竟怎么样?
一次钱校长去听方老师的(数学)课,方老师问:你是谁啊?校长报了名字,老师才羞愧地点头抱歉“有眼不识泰山”。
我对方老师说“感到羞愧的不应该是你!”
还有一次是沈书记去听夏老师的(计算机)课,夏老师问:你是谁啊?书记报了名字沈WG。
事后夏老师和我说“虽然一时想不起来沈WG是谁,但是幸好没有继续再问你沈WG究竟是谁,才避免了尴尬”。
我对夏老师说“感到尴尬的不应该是你!”
刚才又听说前天有个老教授摄影沙龙,搞迎新联欢有奖竞猜,其中一题是“新任党委书记叫什么?”
这实在不是搞笑,虽然知道新书记履职已经两个月的人很多,但是记得住新书记名字的人确实极少,多数人只知道他来自天津大学。
也有人说见到过新书记了,由于没带望远镜,实在也是眉毛胡子都没分清。
认识一个领导还真难,这使我想起文革期间在北京,有个朋友买望远镜的事,目的是众所周知,自己一拿出来还没看清什么,就被傍边人借去,不知最后传到哪里?
住在我们教工住宅区的人,还能通过有线电视,看清楚领导的真面目。住在校外的教职工,恐怕要上网搜索或者买张碟片,至少用U盘拷贝一些照片、录像。
幸好上面的题目是有奖竞猜,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否则又会产生一件新的令人难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