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九寨沟的对联【第二版】
标签:
对联留在九寨沟真彼岸似真非真点心店有心无心杂谈 |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
那是九年前的事了,退休那一年的暑假,理学院工会把一个旅游的名额给了我,我选择了九寨沟景点(由于总费用太大,实际上是自费的,学校的补贴约10%)。趁身体还好,而且还有那么多熟悉的朋友照顾着。
值得回忆的事情还不少,只讲一个“留在九寨沟的对联”的故事。
带我们游玩的小导游据说才23岁,能背不少唐诗,我开玩笑问他是否北大中文系毕业?他说是“川大”毕业。
由于他经常将诗句读错,碰到我算是他的倒霉,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找茬”。于是他就反过来问我:“你是北大中文系毕业?”我说“实不相瞒,是复旦毕业”。
他说,果然厉害,你的“复大”中文系比我的“川大”中文系厉害多了。其实,我根本不是读中文系的,由他去说吧;我也不相信他是“川大”中文系毕业的,让他去吹吧!
在一个“小庙”景点驻足游玩时,他把我引导到一个石碑前,只见上面刻有三个大字“真彼岸”,传说是XX大和尚所刻(后来成了活佛)。仔细一看,这“真”字中间的三横中少了一横。
后来,有一个有名的居士,来此参拜,领悟出了三横中少了一横的玄机,遂写成一个上联:
并说:“以后如果有谁能对出下联,此人决非凡人,一定有深厚佛缘。”
据说小导游的师傅从九寨沟被开发开始到现在(2002),做了近20年的导游,带队过不少文人墨客,皆不得下联。今天遇到我这个复旦“中文系”的高手,非得要我露一手不可。
哈哈,小导游已经把我从“数学系”毕业37年后轻松地“转到了”我一辈子向往的“中文系”了,我也不能为复旦“中文系”丢脸啊。略加思索,便出对下联如下:
和我同团出游的朋友,包括原校报总编辑(时任出版社社长)郑斯雄老师,都有点疑惑地看着我,我清楚,他们怀疑我的下联可能没有出典。我便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出典,我就在九寨沟请大家吃饭,我的出典要叫大家心服口服。”为此我先问团内老师中有没有苏州人,结果竟然一个也没有。我暗暗着急,哪可能要让人尴尬了,因为大致只有苏州朋友可以为我的“出典”作证。
正在为难之际,幸好旁边有一个来自苏州的旅游团,基本全是苏州人。他们导游之间也是互相熟悉的,我请小导游帮我把他们叫了几个过来。
我问大家:“从前苏州有个才子叫唐伯虎,大家可知道?”即使不是苏州人也不会不知道,先摆个噱头吧。
“唐伯虎被一家点心店老板请去题过字的事,大家都知道不知道?”不出意料,多数苏州人回答“知道!”
这就好了,我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我非常得意地将此故事简简单单地讲了一遍。
最后强调,妙就妙在唐帅哥在题字时,故意(即“有心”)将“点心店”的“心”字中少写了一点(成了“无心”)。一时间,书画家唐伯虎写了错别字的新闻,被狗仔队们传遍了整个姑苏城。该“点心店”立即名噪一时,生意热闹非凡。
这不正是一个绝好下联吗?
除了小导游被愣在一边外,其他朋友(包括我们的出版社社长)都频频点头,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而我则躲在另一边,掏出手帕擦擦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偷偷地臭美去了。
【说明】本博文发表于2007-10-02
23:59:59,昨天发现个人中心“访问统计”有个好功能,可以看看旧文章中哪些经常有人来读。发现我的博客平均每天有68人通过百度搜索来阅读的,据系统编辑解释,这是根据作者的昵称或实名找上门的。
而据系统编辑解释,第二项“搜索关键词访问排行”,则与作者的昵称或实名完全是无关的。
呵呵原来如此!排名第一的“思密达是什么意思?”是转帖的,这么多搜索不值得一谈。排名第三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怎样…”是我的原创,但是他是我多篇文章的关键词,究竟指哪一篇?自己也不想费时间去搜索了。
至于那篇《留在九寨沟的对联》倒是我用了心思的得意之作,可是至今连500个点击也没超过(其中少说也有自己的30个点击——修改编辑,阅读评论)。这个月竟有29人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阅读本文,虽然与个人名气无关,但也使人有点出乎意料的臭美。于是自己又回过头去读了一遍,作了点修改(特别是画了个两个插图),重新在这里发一下,以示继续臭美。前一篇:微博:1118的巧合
后一篇:海湾校园巡察(四)美丽的野蘑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