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路水桥
山路水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055
  • 关注人气:45,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生部扶摔文件是“隔靴抓痒”

(2011-09-07 09:12:24)
标签:

老人

摔倒

非专业人士

分不清情况

不要去扶

呼叫等待

专业人士急救

校园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目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是,路遇摔倒老人,究竟要不要“扶起”?因为众多事实说明了救人者遭受了巨大的法律风险。

  照例说“道德”是不应当考虑“风险”的,精神上“委屈”和“误解”应该可以承受,但是几万、几十万不是小数目啊。

  老太太违章跨越隔离栏时,身手矫健胆子“无穷大”,看到车子开过来胆子却成了无穷小。究竟撞到了没有其实无关紧要,无论怎么样,总之是:老太应该负全责,司机停车救人,应该另外发奖金。可笑的是,法院判定司机要负40%的“吓人”责任。

  法律已经不能“扶起”摔倒的老人,道德还是在努力“扶起”摔倒的老人。众多事实说明,“道德”遭遇了巨大的“法律责任”和“经济风险”。

  老人摔倒在你面前,究竟是“扶”还是“不扶”?各人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难说谁错谁对,管理部门自然也不会表态。

  据说有人曾经咬牙切齿地愤慨地说“以后遇到此事,坚决不扶”,可是那一天她真的面临此事了,又紧急伸手去救援。事后她说发牢骚的人其实也都是有良心的,幸亏救起来的好人,我没有受到什么委屈。但是即使被救的是坏人,我受了委屈,我也一辈子不会后悔。

 

  卫生部昨晚(2011年09月06日23:39)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有人说卫生部这些太专业的话是“搞笑”,是“答非所问”。大家的疑问是:路遇老人摔倒在你面前,究竟是“扶”还是“不扶”?然而卫生部说的是“该怎么样扶?”

  其实不是的,卫生部明明白白告诉你“不要扶”,除非你是专业人员。

  老人摔倒的种种“可能情况”你会区分吗?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分不清情况千万请勿出手。即使以“道德”的名义动手,如果属于不懂专业乱动手,也是要负相应法律责任的。

  要分清情况才决定处理方案,“扶起”摔倒的老人是专业人士的事。

 

  但是“扶还是不扶”在“我们怎么样不让救人的好人受委屈?”卫生部的文件是无法提到的,所以大家难免有“隔靴抓痒”的感觉。

  按照卫生部文件精神,路遇摔倒老人,你要么就围在一边等待专业人士,要么就离得远远的。

 


卫生部:不要急于起跌倒老人分情况进行处理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9月06日23:39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吕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或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的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之一。同时发布的指南还有《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