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姚餐厅就餐记
标签:
休斯顿姚餐厅就餐记杂谈校园 |
休斯顿姚餐厅就餐记
今天要谈的题目是休斯顿姚餐厅就餐记
去年年底亲友自助游美国团组团确定后,办签证、订计划、定路线时,就确定要去休斯顿姚餐厅吃一顿饭,和姚明合影,买个篮球请姚明签名,据说队友夏某(我儿子的同事)本事通天与姚明经纪人章明基联系好了,这事算是基本落实了。也就成了本次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
但是在半年后我们即将出发前两月知道姚明已经从火箭队退役回到中国了,这事情就泡汤了,那么就只能去姚餐厅吃饭了。
想当年,姚明的训练基地就在我们的家门口,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个“高人”在我校操场上跑步,要姚明签个字,和他合个影,本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但是由于大家都没有识“英雄”之“慧眼”,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
今天姚明在美国成了中国的名片,虽然咱不是追星族,但是作为他的老乡,总希望能得到姚明签字和姚明合影的机会,大鲨鱼的原领队俞小苗(原是我校体育教师,和我老婆早年同一个办公室共事)对我说,这样的机会一定会有的。
照例说,在上海,大家距离很近,见个面合个影更方便。可是在上海姚明有2000万个老乡,要和姚明合影大家都要排队,大家比我更有办法,永远也轮不到我。我们也不好意思去找俞小苗。
由于没有了合影签名,去姚餐厅用餐就乏味多了。但姚餐厅在当地应该至少是个中华文化的符号吧,总还能弥补“没见到姚明”而产生的缺憾。
首先要说说美国的中餐馆。八年前,我在美国耽了一年,去过不少中餐馆,在那里用餐的基本上都是老美,没有纯正的中国口味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一次去美国,在纽约华盛顿看到在中餐馆用餐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不少是“阿拉上海宁”,然而中餐馆的口味离纯正的中国口味却越来越远了。
对“姚餐厅”的“美味”,我们也一样不抱有神马幻想。即使是对传说中的在姚餐厅可以品尝具有上海特色的“姚妈妈馄饨”,也仅仅是有“好奇心”而已。
走进姚餐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姚餐厅已经是徒有虚名的了,不是“老姚一家子”在经营了,经营者、掌勺者全都是“劳模”——“墨西哥人”人称“老墨”——我称“劳模”。一屋子服务生全是劳模,也许有华人但是没线人举报,我等也没时间深挖细找了。不讲中英双语的中餐馆,是当下姚餐厅的特色,反正一桌子人中除了我和我的老伴都懂英语。
虽然徒有虚名,架子还是不小。点完菜,劳模说:不行,最低消费是$250。幸亏我们一行9人,加女儿一家4人,如果分摊也还可以承受,那么就再加两个菜。如果三五个人来这里吃,要带个小冰箱来,才能“吃不掉兜着走”(这不是开玩笑,美国人长距离自驾旅行,都带有小保温箱,半箱子冰块半箱子食品)。
餐厅布置的气氛还是相当有格局的。图片内容不是姚明,就是NBA篮球。除了眼前晃来晃去的全是劳模,中国元素确也不少。
菜来了……
那个烤鸭,虽然是亲眼看着他削出来,可是毕竟是劳模,力气大,一大块一大块厚厚的,一只大大的烤鸭没削出多少片。哎,其实这本来就是预料之中。
上“姚妈妈馄饨”了,馄饨样子有点吓人,估计姚妈妈自己也没有吃过,馅是足量的,皮是结结实实的,我们夫妇俩咬不动是因为牙齿不好自不必说了,他们年轻人吃起来似乎也挺费劲(我自己觉得没有夸张)。
特别要提到美国中餐馆餐具除了筷子还有刀叉,老美用刀叉吃中餐是没有人讥笑的。而国内的西餐馆是绝对不会放筷子的,如果有人向服务员要一双筷子,整个餐厅的就餐者都会讥笑你这个乡下人的。
……,
一切都在正常进行之中,突然发生了惊魂一幕——当饭吃到一半时,餐厅里警报尖叫。在陶氏化学公司供职的女儿女婿,平时避灾训练有素,镇定有序带领大家安然撤离。
当我们刚撤离到门口时,消防车呼啸而至,动作真快令人感叹效率之高。只听劳模老板与消防队叽里咕噜说了几句,消防车就开走了。听我女儿翻译,是因为油锅的烟冒得太大,引起警报,没有事!哎,还有这等事,中餐馆哪有不起油锅的?消防车可能经常会光顾。
幸亏我们国内酒店厨房间不安装报警器,否则消防队要忙死了。
虽然一顿饭吃得不太平,还好是有惊无险,定下神来用继续餐。这是一场不太好玩的笑话。然而这比邮轮上逃生演习要逼真得多,也算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临走,劳模告诉我们“这里有纯正的中国口味,不过若要吃纯正的中国口味,必须提前两天预定。”我女儿回应他们“我们今天这顿饭可是在一星期之前就预定好的啊?”劳模回答“你们预定的仅是餐位,没说要纯正的中国口味!”乖乖!到中餐厅想吃纯正的中国口味要提前预定,难道这是章明基订出来的规矩?
姚明离开美国,姚餐厅必定会江河日下。但没想到速度竟是那么快,只有三个多月就这副样子了,令人嘘吁不已。
哦?呵呵!其实我们根本不指望在这里吃到纯正的中国口味,何况哪有什么标准的“中国口味”,“中国口味”本就有宁帮、扬帮、徽菜、粤菜、川菜、上海本帮之分,味道各不一样。更重要的是真要提前明确预定纯正的中国口味,那最低消费肯定就不是$250,可能是$1000了。
当然来美国旅游不是为了享受“西式”或“中式”的美食,据说那些在国内吃惯了中式西餐的非常“西化”的朋友,到了美国也吃不惯当地的西餐,那么我等乡巴佬吃不惯“美式中餐”也就顺理成章了!将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游客混一天饭”能混一顿就是一顿吧。
休斯顿,我们或许还会再来。但是姚餐厅,我们肯定不会再来了,再见了劳模。
以下照片中前两张没有水印的取之于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