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庐独破受烤死亦足!

标签:
高温津贴抚今追昔气象台天气预报冷饮费不劳动者不得食校园 |
分类: 忽悠乱弹及其他 |
关于冷饮费的回忆
这几天上海奇热!
昨天报纸上说,在职职工开始发高温津贴了,6月份到9月份,每月200元。
在职职工们冒着酷暑上班,为社会做贡献是很辛苦的,发点高温津贴是应该的,每月200元也不算多。
咱们退休了,已经不是劳动者了。按照“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分配原则,我们今天有饭吃,已经应该很知足了。
咱们的孩子们在上班、在工作,我们要为他们今天能有这么好的享受而高兴啊。
老头老太们,大热天怕热吗?
孩子们上班去了,家里人少了,空调风扇能开起来么?要知道这是多浪费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能源使用效率太低。我们今天“只差能源不差钱”。
凉风不来自己送,坐在电视机前,右手摇摇蒲扇,左手捧把小茶壶。既低碳,又能锻炼手劲。清风徐来,心定自然凉,退休日子多浪漫啊!
朦朦胧胧之间我开始了抚今追昔(有别于忆苦思甜)——
想到自己当初也是劳动者,冷饮费是按天计算的,超过35°有一天算一天。常常是家里的温度计明明是37°,气象台的数据却是34°或者33°,按规定不到35°要吃棒冰必须自费的。
自己是神马也享受不了,孩子们要享受,就去看看有没有2分钱一支的断棒冰,一般总是有的。
自然会有老百姓去责问气象台。
气象台在报纸上公开的回答是:根据徐汇区和宝山县百页箱里温度计测量的,不会有错。百页箱四面透气通风较好,而家庭住房通风条件不好,有误差是正常的。
还想到当年高考阅卷7月9日开始,正是最热的天。不能开电扇,外面如果有风连窗也不能开,否则打翻了茶杯污染了试卷是大事故。
每个房间供应大冰块降温,这是免费的(可是大家都怀疑是不是阅卷费里统一支出的),阅卷费之外再另加每天5分钱(后来是1毛)冷饮费,发到手里没有任何意义,还是统一制作清凉饮料好,菊花茶、大麦茶敞开供应,不凭卡,不收费,不限量。
阅卷回家总是瞎琢磨,如果杜甫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会怎么样想?必然念念有词:安得雪糕千万根,大庇天下热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冰,吾庐独破受烤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