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水桥点评高考作文(三)
(2011-06-08 22:42:18)
标签: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点评好题 |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
我认识一位曾经参加过高考语文试卷命题工作的朋友,他多次向我大叹苦经,曰:语文试卷上别的试题都很容易搞得定,就数作文命题最难玩。
高考作文命题,在命题人员眼里从来就是一件最头疼的事情。但是在评论者眼里,确实是一个最容易做文章的题材。轻易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命题者调侃得面红耳赤。
公正地说,①高考作文,好题总是远远少于差题,多数的作文题就是不能算好,也不算差的平平庸庸;②叫那些振振有词地评论人家为“臭题”的先生(例如我)来搞作文命题,可能还不如人家的臭题。
其实各地考试院都想使作文命题能出彩,每次都要调集精兵强将,反复共同商讨。而最后却总是“炮仗放不响,反成大臭屁”。
一般说来命题者被关在封闭的小房子里(呵呵,1985上海考研统考时,我被关起来过,1986年华东六省一市考研统考时我也被关起来过),谨慎小心地行事,索缚太多,思路可能较狭窄,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别出心裁,不落俗套,要求学生要有独特的视角”上面。
如果忽视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的常规视角。那么资格考试也就和竞赛没有区别了。
而评论者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接触的人多,通过肆无忌惮的调侃揶揄,互相启发提示,思路会越来越开阔,意见越来越尖锐。
命题要贴近现实,最大的弊病就是以“议论时事政治,道德观念”为主题,引导考生搞“假、大、空”。今年很多高考作文题就体现了这一点。
其实,即使真是要通过议论文来考察考生的道德观念,自然、体育、文化、艺术,都是可以很好的题材,为什么就不能避开时事政治热点。
不要让中学作文老师老是叮嘱学生不要被扣分在基本政治观点上。
【北京高考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温希庆点评】
世乒赛感想,这是一道结合现实具体案例进行的发散性思维创作题目。由国人包揽世乒赛冠军这件事引出学生对于世乒赛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从而扩散到生活的其他领域。由点到面,思维生成和发散的过程比较清晰、明朗,同时,让学生自选角度来写,比较让更多考生有了较好的选择空间。
可以说,所涉及的内容是正面题材,有利于弘扬乒乓球运动员们不怕吃苦、受累为国争光的精神,同时,也引导学生对夺冠和竞技精神进行良性的反思。继续贴近一些,拉近世乒赛夺冠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更多的让世乒赛的竞技精神融入到生活中来。可以说,如果学生真正能够做到把世乒精神与日常生活进行一次完美的结合、演练,那么,比较容易出现佳作的了。
【山路水桥点评】
这是一个好题材,除了少数被家长关起来脱离了生活的学生外都熟悉,且或多或少有过思考。
好题材,学生好写,但真要写得好也不容易,阅卷老师评判似乎也不难。
题材作文,题材要求大家所熟悉的,这就是贴近生活。否则就不是考作文,而是考兴趣涉及面的广泛性了。
题材还要求大家可能曾经有过思考,这就是贴近实际,作文就是将平时的思考深化加强、组织归纳、梳理整合。
有些题材作文,题材是胡编乱造的,或者是挑一些不被多数人所熟悉的,即使有人知道该事也没有引起过任何思考。要考生临场阅读,临时思考,不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推荐阅读【王旭明试写高考作文:包揽金牌可否再升华一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02f7401017uai.html
【天津高考作文】镜子。
从望远镜、显微镜、哈哈镜、三棱镜、折射镜里面至少选两种镜子来写,从这些镜子里找到不同的意义。
【编辑郑顺财点评】
古人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追寻镜子背后隐藏的现实意义,是考生都会做的事情,而每种镜子代表的意义,对备战已久的考生也不是问题。难就难在,怎样将这些意义跟现实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考生在学习之外,对当下时事、社会热点、社会现象都有足够的认识。
以哈哈镜为例,可从个人入手:换个角度,就能看见不同的自己。继而引申到一些社会现象,譬如以近期热点“五杠少年”为例,每个人立场、角度不同,看见的事情就不同。老师看见的是个听话早熟的学生,父母看见的是可爱懂事的儿子,网友看见的是官样年华的“总队长”。通过真实案例呼唤大家换位思考,比较有说服力。
【山路水桥点评】
这是一个好题材。我基本同意雅虎编辑的点评。
对于事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手段,从远处、近处,宏观、微观,深入了解分析,探求真相。
现在科学发达了,电子望远镜可以看得更远,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更小。从而,对自然界理解得更深刻。
由此引申开来,掌握好、使用好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望远镜、显微镜,对社会现象,如何认识得更全面,了解得更深刻。
【上海高考作文】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编辑郑顺财点评】
一切都会过去,所以不必太过在意;一切都不会过去,所以请慎对当下。乍看相互矛盾,其实两句话结合起来,是深刻的人生道理。
本题可跟近些年颇为流行的“活在当下”理念结合起来。活在当下,不要太在意过去和未来;活在当下,因为这一秒很快就逝去。
【王旭明点评】
哲学是关于人生的学问,用到高考作文题目便成了一种思辨,一种逻辑,一种从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的新视野、新眼光,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乏的。
【山路水桥点评】
这道作文题富有深刻的哲理,充分的内涵以及巨大的容量,无论考生有怎么样不同的生活历练,也无论考生有怎么样不同的思想深度,都有较大的想象空间,都有自己能想要说的话,仔细欣赏,确实回味无穷。
因此我把她认定为是2011高考最佳作文试题。
“一切都会过去”用最时髦的网络语言说,就是“神马都是浮云”,无论“成功、失败”还是“名誉、地位”;
“一切都不会过去”流星的灿烂,痕迹不在了,轨迹还永恒(对不起,太数学了);得到的帮助结束了,感恩之心永恒;错误纠正了,教训永恒。
我不同意上海博物馆馆长的评论观点,我认为“过去是相对的,不会过去是绝对”,他管的博物馆就是我的观点“历史将会记住”的最好注解。
过去的是“形”,留下的是“魂”。
“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两个截然矛盾的讲法竟然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哲理并非“非黑即白”,也不是诡异的“黑就是白”。
这种矛盾不同于“悖论”,“悖论”是逻辑上的死胡同。而“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
能让人领悟生活的真谛,神马说法都是“王道”。
然而遗憾的是……
昨晚21时左右,微博上爆料这个作文试题竟然和《2010-2011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初中组第27题》完全相同,今天早报证实确有其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上海评委会主任姚建庭告诉记者,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题目出现在高考中也不是第一次,去年上海高考郑板桥的材料作文,就与他们此前作文题类似。此前还出现过他们的作文题直接出现在外省市的高考试卷上。“不过作文同题确实没什么。”
尽管“不过作文同题确实没什么。”但是我还是决定取消她“2011高考最佳作文命题”资格(这个资格今年空缺)。
【重庆高考作文】情有独钟
2011重庆高考作文题目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给出了2份材料,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第一份材料为香港大学一名校工的事迹,他默默无闻奉献44年,被评为荣誉院士。
第二份材料为巫溪县一名教师,工作20年后残疾,但依然坚守岗位,继续授课13年。
【编辑郑顺财点评】
这是今年作文题目中比较好写的一个。
从44年和13年我们能读出一个词:坚持;从奉献和岗位,我们能读出:理想。为了理想而坚持,中外历史传说中有大量这样的事例,前有苏武牧羊19年,后有无数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奔波在科研路上,相信考生押题时准备过相关材料。这样就有另外一个问题:雷同,在相似的备考训练和相似的材料之下,恐怕有大量的姊妹作文出现。这对考生的文笔和叙事技巧是个考验。如果能用名人语录加以升华,作文结构会更加完整。这是比较常规的解题思路。
另外,这两则材料的主人公都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坚持,小人物的奋斗,其实比起我们从小念到大的那些故事,是更有感染力的。难点在于,要将事例讲到真实可信。
【山路水桥点评】好题
“做一行,爱一行”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理念。
“先结婚,后恋爱”幸福的日子在后头,是我对一些被录取在不满意院校(专业)不想报到,而下决心一直复读下去的考生的个人见解的劝告。
“将就与凑合,方显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优势”,是我对“重点大学毕业生、高学历学生不具有就业优势”论点的反驳,“低也就,高也成”是我对重点大学毕业生、高学历学生的就业指导。
情有独钟,关键是情从何来?建立感情,培养感情最重要。
一见钟情的情况确实是有的,但日久生情更为可靠。
没错,不美满的婚姻,坚持着,双方都是一种痛苦。
但是离婚比结婚更不能轻率。事业是成功的载体,家庭是爱情的港湾。
天天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注定永远也不会成功,永远也得不到爱情。
“情有独钟”也可以诠释为“不折腾”,和谐的前提就是拒绝“折腾”。
2011年高考作文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