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四慢”助养生(转)

标签:
新民晚报老年人慢吃慢喝慢拉慢走慢改变体位养生校园 |
分类: 奇花异卉百草园 |
老人“四慢”助养生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1-02/14/content_640425.htm
新民晚报
2011-02-14
B2版作者:展士珍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四慢”,不仅能让自己身心松弛闲适、怡然自得其乐,而且可以强身健体、避免不少意外伤害。
■ 慢慢地吃饭
老年人在视觉、嗅觉和味觉普遍减退的情况下,注意饮食安全特别重要。加上老年人多数牙齿残缺不全,咀嚼功能比较差,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但有助于消化,而且还可避免把碎骨、鱼刺等小块异物卡在食管或呛入气管,招致严重后果。同时,吃饭慢一些容易产生饱腹感,有利防止进食过多而影响身体健康。细嚼慢咽还有助于防癌。科学实验证明,咀嚼30秒钟,唾液能使食物中的致癌物质的毒性降低(咀嚼食物时分泌唾液中含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维生素C等各种有较强解毒功能的物质、能化解进入口腔的致癌物质),按每咀嚼一次1秒钟计算,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这样可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而达到抗癌的目的。
■ 慢慢地走路
老年人骨关节韧带僵硬,动作不灵活,加上视力不佳,反应迟钝,遇有意外情况,难以保持身体平衡。因此,老年人走路宜慢不宜快。慢步缓行,可以防止跌跤而造成股骨、胫骨骨折或其他问题。慢速散步,一般每分钟约60至70步,时间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应使用合适的手杖,以求增加腿的支撑力,使人体的平衡和步履趋于稳健。
■ 慢慢地改变体位
老年人因身体各种脏器功能的渐趋衰退、心脏排血量减少,加之脑动脉硬化,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老年人突然改变体位时,常会发生头晕、眼花等一时不适现象。老年人由卧位改为立位,或由蹲位、坐位改变为立位时,动作宜慢,幅度宜小,以免发生眩晕或其他严重问题。
■ 慢慢地排便
老年人容易便秘,排便不能急。特别是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排便时突然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这是很危险的。老年人排便最好使用坐便器,让其自然解出。
山路水桥补充
■ 慢慢地喝水
喝水会呛,本人以前很少发生,不当一回事。近来却时有发生,我的家庭医生(儿媳)告诉我,喝水会呛的原因就是吞咽动作没有协调好。
老年人吞咽动作协调功能较差,喝水太急就容易呛,一定要慢慢地小口小口的喝。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慢慢喝水的习惯,很少再有发生被呛的情况了。
另外我也喜欢边说笑话边喝汤饮水,这也是一个大忌讳。吃饭时讲话是难免的,要开口讲话,就停止吃东西,无论什么年龄段都一样。但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因为年轻人气管被呛着了,还比较容易咳得出来,老年人呛着咳不出来,抢救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