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兔”字的成语

标签:
兔成语含兔字的成语杂谈 |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
含“兔”字的成语
http://t02.pic.sogou.com/d2b7edc301ef0df5.jpg
【01】兔起鹘落 tù
〖释义〗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02】兔走鹘落
〖解释〗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见“兔起鹘落”。
【03】兔起凫举 tǔ
〖解释〗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04】兔死凫举 tǔ
〖解释〗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之地矣。”
【05】白兔赤乌 bái
〖解释〗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出处〗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06】待兔守株 dài
〖解释〗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
〖出处〗宋·张君房《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07】守株待兔 shǒu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08】得兔忘蹄 dé
〖解释〗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
〖出处〗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09】东门逐兔 dōng
〖解释〗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同“东门黄犬”。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10】龟毛兔角 guī
〖解释〗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11】兔角龟毛 tu
〖解释〗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
【12】兔角牛翼 tù
〖解释〗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13】狐死兔泣 hú
〖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14】兔死狐悲 tù
〖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15】狐兔之悲 hú
〖解释〗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16】狡兔死,良狗烹 jiǎo
〖解释〗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7】狡兔死,良犬烹 jiǎo
〖解释〗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18】获兔烹狗 huò
〖解释〗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出处〗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敬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然筚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于天下。
【19】兔死狗烹 tù
〖解释〗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0】兔死犬饥 tù
〖解释〗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21】狡兔三窟 jiǎo
〖解释〗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22】狡兔三穴 jiǎo
〖解释〗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同“狡兔三窟”。
【23】见兔放鹰 jiàn
〖解释〗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布大教网,漉人天鱼,不如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24】见兔顾犬 jiàn
〖解释〗顾:回头看。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25】目兔顾犬 mù
〖解释〗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
〖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26】惊猿脱兔 jīng
〖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27】动如脱兔 dòng
〖解释〗比喻行动敏捷。
〖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8】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jìng
〖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9】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jìng
〖解释〗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30】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shǒu
〖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31】势若脱兔 shì
〖解释〗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32】狼奔兔脱 láng
〖解释〗形容仓皇逃窜。
〖出处〗《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33】犬兔俱毙 quān
〖解释〗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34】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shī
〖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35】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shī
〖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36】兔葵燕麦 tù
〖解释〗形容景象荒凉。
【37】乌踆兔走 wū
〖解释〗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38】东兔西乌 dōng
〖解释〗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39】兔起乌沉 tù
〖解释〗指月出日落。
【40】乌飞兔走 wū
〖解释〗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41】兔缺乌沉 tù
〖解释〗犹兔走乌飞。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42】兔走乌飞 tù
〖解释〗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43】兔丝燕麦 tù
〖解释〗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出处〗《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44】兔头麞脑 tù
〖解释〗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45】一雕双兔 yī
〖解释〗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处〗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