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

(2010-05-27 22:32:46)
标签:

召稼楼古镇

水乡

上海城隍爷

秦裕伯纪念馆

古水利专家

分类: 浓浓淡淡都是情

本文原标题为《正式开街两天前,先睹为快召稼楼》,为配合后续文章,于2011-9-17修改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

我老婆如愿以偿——认识了我的女网友,我也认识了新朋友——山那边来(左一)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同时,渝华老公谢老师也认识了他老婆的男网友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水乡特色——船和桥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她们俩究竟谁拍谁?——渝华和山那边来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

我们几个人始终没有走散,都要归功于这顶黄帽子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尚未正式开街,却已人气初现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迎世博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在这里展出?哦,召稼楼旅游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原来是这次大赛赞助单位!

================================================================================================

我的相机电池用完了,以下均是来自渝华相机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人家美女们在“美人靠”上,这个老男生也上去轧一脚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面对上海城隍老爷,行“合十大礼”,肃然起敬也,上海人要寻上海城隍的根,必须到这里来,

这就是上海城隍老爷秦裕伯,宋词人秦少游(秦观)之后人,今名演员秦怡的先祖。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

号称99间“梅园”似乎点不出99之数,

不过在上海郊区能有3000多平米的四进三院的住宅确可称为大地主。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你在吹什么啊?他自己也忘掉了!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这家饭店令人实在不爽,和领班一交流,原来才开张四天。

跟她们告别时说:“下次会再来,希望看到新面貌”。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

先睹为快,胖爷爷一进召稼楼

 

  在世博开幕27天后,距世博园区最近的原生态古镇——闵行区浦江镇召稼楼,经过三年的恢复整修,将以江南生态水乡、上海创意重镇的崭新形象,撩开神秘面纱,于2010年5月28日正式开街迎客。

  从本月初起,在丰采园里先是看到静石“游召稼楼”的报道,后是看到阳光的有关报道,心里痒痒的。

  不管什么情况,也要赶在正式开街前去看上一看,开街后就让别人去挤吧。

  上星期四接到董建华通知:“明天我们去召稼楼,你去吗?”这是我求之不得的,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她告诉了我集合的时间和地点。

  我试着动员老婆跟着一起去,告诉她“召稼楼古镇”很小,你不会走不动的,而且这里有上海城隍老爷秦裕伯纪念馆。老婆在我的连蒙带哄下,决定跟我一起走,笑着说“乘此机会认识一下你的女网友”。

  于是我下载打印了地图,转乘路线和经过站头。

  好事多磨,21日清晨天气预报“有阵雨”,董老师打电话来,等天好了再重新约定时间。结果一整天也没有下几滴雨,大家后悔死了。

  终于找到26日,大家都有空,于是就抢在开街前两天终于正式成行。还是好事多磨,我的相机充不了电了,我连夜向我的小同事去借了一个相机。

  怕网上计算的路程与时间有误,八点钟准时出发,准备提前20分钟到。打电话给董老师:“我出发了”,得到的回答是“你那么早。”

  虽然我一路顺利,完全如网上计算的那样,提前20分钟到集合地点。正准备打开手机呼叫董老师,可听到董老师她们已经在门口跟我打招呼了,啊原来她们全程轨交,比我还早到10分钟。

 

  这次渝华带了她的老公谢老师一起来,我总算有了一个男伴。我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山那边来”——当年西双版纳东风农场的上海知青姜老师

 

  乘在轨交8号线上的人怎么都在说“召稼楼”,预感到在开街前的最后两天里,可能反倒是最挤,果然人们一下轨交,全是奔去召稼楼的公交车站方向。这个公交真要命,车子很快被挤满了人,下班车子要20分钟才开,如果再乘不上,还要再等一班。站头上那么多的人,要几小时才能全部送走?感谢车站调度员还算灵活机动,调来几辆车直放召稼楼。

 

  据有关权威方面透露,正在酝酿将古镇水系与8号线轨交相连。届时,下了地铁“摇着小橹进古镇”有望梦想成真。

 

  这里虽然名曰“古镇”,却是很少有古建筑。连旧房翻新也少见,都是仿古新建筑,这些统统都是预料中的事,所以也不能说有什么失望。

  由于没有正式开街,景区地图也无处可觅,董老师虽然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提前两周到此勘察踏访,也还不能成为一流导游,幸好一期工程地方不算大,也不至于像没头苍蝇——乱闯,估计精彩之处基本没有遗漏。

 

  我到召楼来还有一个心愿:寻找谜家奚燕子故居。上世纪90年代初,我购得一本《中国谜语辞典》(这本书我搬家时被来帮忙的同年同月生的同事陈大勇老师看到借去了,可惜不久陈老师去世,被他带到阴曹地府去了),阅读过程中始知召楼谜家奚燕子的故事。

  到了召稼楼竟然打听了二三小时都搞不到奚燕子信息。苍天不负有心人,吃中饭时因为饭店刚开张,次序颠倒秩序很乱,上来面条又是僵得像疙瘩,我索性找人聊天去了,总算遇到一个老者,告诉我奚燕子故居是梅园“99间”。

  号称“99间”的“梅园”住宅是“召家楼”的二期工程,目前还没有动工。我们找到原住地居民,说不知道“梅园”,而“99间”就是这个地方。

  这是一个破败不堪的老宅,门口墙壁上赫然钉着一块令人弹眼落睛的“影视基地”招牌(2011-09-17修改本文附记,后来这块招牌不见了)。今天看来所谓“99间”的数字也可能是虚称,虽然整个宅院有三四千平方米,“四进三院”(网上称五进四院,实地观察,第五进是猪圈羊棚)的规模在江南小家小户宅院中,规模算是超大。但没有向上的楼层,我也无法进入人家屋内清点,感觉上恐怕远不足99之数的。

  房子虽然破落得已经不适合人居,却保留了原汁原味样子,如果真能稍加整修粉刷,完全可成为召稼楼一个亮点,这是二期、三期的目标了。

  采访了房子的新主人,他们也都不知道奚燕子是谁。只知道原宅主人老地主倒确实姓奚,但后代都出国了或在香港台湾,从来都没有回来过。开始是啤酒厂职工宿舍,后来几经转折,所以新主人对宅院历史都不清楚。

  网上也搜不到关于召稼楼“99间”“梅园”“谜家奚燕子”的信息。

 

================================================

以下为网上搜来

 

  召稼楼,又称召楼,是元末明初号召农耕垦荒机构所在地,属于古代上海农业文明开发区,堪称上海农耕文化发祥地。历经明、清、民国时代的发展衍变,逐渐形成江南水乡集镇,至今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以及相互关联的街巷、桥梁和水系,是上海32个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一期改建完毕的古镇,骑马墙、荷花墙等旧有建筑元素一样不缺。初露妆容的召稼楼,白墙灰瓦,仿佛让人置身元朝古镇。  
  一期工程修复历史建筑近4万平方米,重点修建了上海城隍老爷秦裕伯纪念馆,明代水利专家、实现黄浦江与苏州河合流工程主持人叶宗行纪念馆。沿河4条街道,如平西街、保南街、保北街、南街等,则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明清原汁风味。作为古镇的重要水系——姚家浜沿岸的建筑,则因为年久失修被拆除重建。不过沿岸的800岁的填河石料,则在改建中被重新投入使用。  
  虽然尚未正式开街,不过修旧如旧的老镇已聚集了不少人气。接下来二三期改建工程更值得期待。浦江镇党委书记潘金平透露,二期改建的一大“亮点”,是古镇内的另一大建筑群、坐拥99间房的“梅园”。相关部门将“就地取材”,在保留其居住功能基础上,将其改建成创意文化园。  
  古镇还将打通南北水系。南部的陈湖,将和北面的谭湖一起成为摇橹小船的最佳载体。目前,有关方面正在酝酿将古镇水系与轨道交通8号线所在的浦星公路相连。届时,下了地铁、摇着小橹进古镇将梦想成真。  
  在三期改建中,“垦荒广场”则将成为整个浦江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肯定的是,这座楼的气势,将不输给岳阳楼、滕王阁,建成后也将成为整个古镇的地标。”潘金平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