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

标签:
家庭育儿答孙女人生路线设计目光短浅拖拉机手赤脚医生天伦之乐 |
分类: 浓浓淡淡都是情 |
三十年前我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
孙女从学校回来就向爷爷提了两个问题:“三十年前你对爸爸和孃孃(上海人对“姑姑”的称呼)的希望是什么?现在这个希望都实现了吗?”
爷爷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希望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今天这个希望都实现了,当然不是我帮他们实现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孙女对我的答案似乎还不满足,继续追问,“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譬如说你们当时希望他们长大了干什么职业,你们对他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满意吗?”
这倒有点为难我了。
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在我和我的儿女之间,关于人生、理想、目标、追求的的话题交流得应该说是不少的,但是我真的从来也没有为他们设计过什么“人生路线”,或者“成长目标”。
我不是哲人,我说不出任何令人深刻感悟的人生哲理;我不是学者,我也不会引经据典地指导灌输什么。但是我相信我的言论、行为给孩子的印象,足以影响他们能正常地、健康地成长。
我在沉思中醒来,孙女还在眼巴巴地等待着我的回答。
“爷爷和奶奶,私下地当然也曾经有过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爸爸长大了能当个拖拉机手,希望孃孃长大了能当个赤脚医生。”我向孙女坦白,“爷爷和奶奶三十年前的目光是很短浅的,而且还有一点私心。那个时候,爷爷每次从上海回家,要步行一个多小时,要是孩子长大了,能开着拖拉机到码头上接我,那该多好啊!爷爷那个时候身体特不好,去公社(后称乡,现在称镇)卫生院去看病、开药、打针非常的不方便,家里有个赤脚医生该多好啊!”
孙女立即向奶奶求证:这是真的吗?
奶奶笑着说这是真的,还进一步补充:我们当时也知道,孩子长大了究竟当什么也不是随我们的愿望而决定的!所以我们只是希望将来儿子、女儿、儿媳、女婿中最好能有一个拖拉机手和一个赤脚医生。
“哈哈,你们的愿望今天都实现啦!”孙女拍手大笑,“孃孃和姑父虽然现在都在美国,可爸爸妈妈都留在你们的身边,一个帮你们开车子,一个帮你们看病、开药、打针。”
是啊!所以爷爷奶奶的身体现在是越来越好。
孙女啊,爷爷奶奶也只希望你将来长大了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相信我们的孙女一定会努力,使爷爷奶奶的这个愿望成为现实。
“那当然!”孙女的回答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我一定会比爸爸妈妈、孃孃姑父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