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09高考高考数学我来命题山路水桥推荐教育 |
分类: 中学数学答疑室 |
在《周末推荐高考数学试题(之四)》一文中,本博让大家思考如下问题:
这里对最佳方案的最初的理解,自然是:
花钱要最省,大楼的建筑面积要最大。
但是,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制约的两个对立面。所以我们要想得更深入一些,这样我们就对最佳方案有了新的认识:
要么是在投入的钱确定的条件下,要使大楼的建筑面积尽可能大;
或者是在需求的建筑面积确定的条件下,要使投入的钱尽可能少。
这样我们就得到对最佳方案最终目标认识:
必须使每平方建筑成本最低。
有了这样的思考过程,我们的目标函数就确定了:就是“每平方建筑成本”即“单位面积造价”(最小)。而我们的控制变量是“大楼造几层”(?)。
下面我们就根据题意条件,建立“单位面积造价Y”与“大楼层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
设大楼共建造N层,每层的面积都是S,则总建筑面积为NS,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总成本为 C=3000S+800SN+50S[N(N-1)/2] ,
所以单位面积造价为 Y=C/(NS)=3000/N+775+25N 。
又根据均值不等式,可得
Y=C/(NS)=3000/N+775+25N≥775+2*{开平方根[(3000/N)*(25N)]} 。
这里,当且仅当 25N=3000/N,即 N=10.9544511……时,Y 最小。
但是楼层数必须是正整数,所以我们还要认真比较
Y(10)=1325,Y(11)=1322.727……,
二者之间的大小。
最终根据 Y(11)<Y(10)
,确定“该大楼应该造11层”的方案为最好。
————————————————————————————————
附:《自招面试——吓唬人的纸老虎》
的解答——
原式=(2010/1)(2011/2)(2012/3)(2013/4)……(4016/2007)
×[1-(2008×2009)/(2008×2009)]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