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教育盛典十大教育博客投票统计比例百分号释疑 |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
新浪举办“2008中国教育盛典”的投票活动,我是在2008年12月6日才知道的,投票活动的项目我大多不是很了解,我只是根据自己对候选人博客的关注程度,参加了“中国十大教育博客”的投票。
票投出后就一直关心着我的几个朋友的得票进展。
很偶然地发现“中国十大教育博客”20名后选人“得票率”的统计“总和”竟然远远超过了100%,达到了150%以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2008年12月22日00时02分截图,其总和达到了157.05%
我想可能也会有朋友和我有一样的疑惑,于是我给新浪教育编辑唐晓芸发了个短信,小唐的回答:“哈哈,龚大帅哥你观察太仔细了!这次投票是多选,最多可选五项。”
这个解释是说得通的,也许新浪教学频道不一定会专门为有疑惑的网友解释了。故将我的理解写下来,算是帮新浪教学频道为各位有疑惑的网友做个解释。
得票率一般是这样理解的,假设在“3个候选人的三选一”的选举中,有N个人参加投票,三个人的得票分别为A1、A2、A3。那么在不出现废票的情况下应该有
A1+A2+A3=N,
并分别称P1=(A1/N)*100%、P2=(A2/N)*100%、P3=(A3/N)*100%为三个人的得票率。
所谓“得票率”,其总和一定会有“P1+P2+p3=1=100%”,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现在是“在3个候选人的三选二选举中,有N个人参加投票”,三个人的得票分别为A1、A2、A3。那么在不出现废票(不满足至少选一人,至多选两人的要求的选票)的情况下应该有
A1+A2+A3=S,
这里有:N≤S≤2N
照例,应该分别称P1=(A1/S)*100%、P2=(A2/S)*100%、P3=(A3/S)*100%为三个人的得票率,才能保证使“所谓得票率总和P1+P2+p3=1”。
但是我们在假设有100张有效票的情况下,请看下表所列的得票情况:
|
得票 |
得票率 |
甲 |
100 |
62.5% |
乙 |
40 |
25% |
丙 |
20 |
12.5% |
“候选人甲”明明得到了全票,你却说他的得票率为62.5%,确实不合于“情”。
但是你要是说他的得票率为100%,如下表
|
得票 |
得票率 |
甲 |
100 |
100% |
乙 |
40 |
40% |
丙 |
20 |
20% |
那也是不合于“理”。
所以计算得票率,取“N”还是“S”作为分母都不能很如意。但是我们关心的是排名,而排名只与分子有关,与分母是无关的。那么我们就不纠缠于“百分率”的名称,只是借用“百分率”其记号,表示其比例总是可以的吧。
只要注意到“2008中国教育盛典”统计表的表头上不是“百分率”,而是“比例”。
|
得票 |
比例 |
甲 |
100 |
100% |
乙 |
40 |
40% |
丙 |
20 |
20% |
那么就是既合于“情”也合于“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