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是那么的优秀,大一怎么就挂科了?

(2008-12-12 09:58:10)
标签:

高考

优秀

大一

挂科

太追求完美

失落感

郁闷

压力大

教育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昨天看了《新华每日电讯4版》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12/11/content_10487751.htm
《自己这么优秀,为何难找工作》感慨颇多。(以下蓝色的字为新闻稿原文)


  该文对于名牌一流大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其中说到这些名牌一流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考入大学后,学业重新排队,有人因排名靠后感到失落,也有人因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生活而厌学惧考”的说法,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是确有一定道理。足够引起我们重视。
  能够进入名牌一流大学的,都是中学里的佼佼者,重新排名有人靠后是正常的。如果“因排名靠后感到失落”而“崩溃”、“郁闷”,而“厌学惧考”。“网吧成了他们排解郁闷的去处,长时间上网更耽误了学习,由此引发的恶性循环使许多人“挂课”,甚至无法领到毕业证书。退学、休学者也不在少数。


  大约在七月份,我看到有“清、北”的家长在博客里议论“清、北”学生有挂科的怪事,诉说着自己孩子在“挂科”边缘上挣扎的痛苦。

  我十月份在北京时,就亲遇“清、北”的家长说,我孩子“奥数”得了大奖,怎么高数就挂了科。 

  前些日子有华东理工的07新生(现在应该是老生了)家长也来信问我,怎么“贵校”挂科的学生是那么的多?

  实际上,新华电讯稿里的上面两段话已经作了回答。“奥数”得大奖,是努力的结果;高数挂科,是不努力的结果。道理就那么简单。

 

  还有华东理工的新生家长来信问我,怎么你们华东理工“高数试卷”比“清、北”还要难?对此我的回答是“我们执行的是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研大纲,考研也是全国统考”,全国十大工科名校高数试卷汇编搜集了包括清华、交大、浙大、。。。、华东理工的试卷(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家比较一下就清楚。

  说《华东理工“高数试卷”比“清、北”还要难》是一种心理错觉,这与《高考过来人都有过“高考真卷”总是比“考场外的模拟试卷”难》感觉完全一样,其实局外人看来恰好相反:“考场外的模拟试卷”总是比“高考真卷”要略为难一点。

  不客气地说,这些家长是否真拿“清、北”的试卷与“华理”的试卷比较过,我有点怀疑。如果真比较过的话,我怀疑比较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

  据我亲历,华东理工的“高数”每年都有几个同学“不小心”考了100分的,08新生中就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孩子期中考了100分的。

  怎么就把孩子几句为自己开脱的话信以为真,而不思考一下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情况?


  新华电讯文稿因为主要谈就业问题,所以其他一些问题没有展开。


  可能在大家想象中,新生中排名靠前的,大概就没有“失落感”,就没有“崩溃”“郁闷”感。

  其实不是的,因为他们都是“中学里遥遥领先的佼佼者”是“保送直升”进来的,或者是通过高考“完胜”而进校的。现在发现周围的人都并不比他差,自己的优势一点都没有了。所以“追求完美”的他们,心理压力可能更大。


  大家总是盯着“清、北”名牌、一流、一本的“挂科现象”、“作弊现象”“勒令退学与被开除现象”和“自杀现象”来说话,其实:

  一.“清、北”本来就是强调学生自觉、自律的,没有专职班主任“事无巨细”地总包、总管。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想开家长会也开不成;

  二.普通非名牌、非一流大学的挂科率也是有的(恕我直言,有些二本、高职不及格率极低,我反倒认为极不正常),这些二本、高职学校里,退学、开除、自杀的也不少。只是大家都认为这是正常的罢了。


  我们的家长总是要求孩子把“优秀”变成习惯,总把自己的孩子与“登上金字塔顶的雄鹰”去攀比,总是送给孩子一把“最完美的尺度”,要他时时以此去衡量。

 

  我不同意“不挂科的大学生活不是完整的大学生活”这句话,但是大一就挂了科,大学生活是不是就不完整了?我也不这样看!


  挂科是坏事也是好事,浪子回头金不换,毕竟还有三年半的时间。

  非常欣赏俞敏洪2008在北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他讲了自己的很多不完美,他甚至谈到了自己曾经是1978、1979的落榜生的经历。

  在这里,俞敏洪当然不是宣扬不完美,提倡不完美。
  我个人从俞敏洪的讲话中读出来的意思是:不要总是以“最完美的尺度”去衡量自己。即使“不完美”如蜗牛,只要努力,也可能登上金字塔的塔顶


 

附注一:从我的《今天大家又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摘录一段话给大家

 

  你今天考取了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是很了不起,值得骄傲。但是从明天起,你的优势全都荡然无存,你的同桌,你的室友,他们也都是“天之骄子”,他们头顶上的光环不一定比你的少。大学里的竞争虽然不是你死我活、优胜劣汰,但是也容不得你一丝的松懈。


  你今天考上了一所二流大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安理得。且慢,二流学校中落魄的一流学生不会少,虽然今天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他会让你一直平起平坐吗?不到终点,难言谁是冠军。

  请记住,比赛途中的领先者并非就是最终的冠军。你此刻虽然可能暂时是个处于较落后的第二方队、第三方队之中,但是起跑阶段的名次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你一定得奋起直追,落后的现象也往往是暂时的,缩小距离并成功反超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场比赛注定永远是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竞争。


  或者你就是由于某种原因与名牌、一流擦肩而过,做出了重大的 “放弃”,修正了原有目标,拒绝“复读”,而“凑合”着来到这个二本(或二流一本)学校“将就”一下的“落魄的一流学生”。你拒绝复读、修正目标、选择了该校,我觉得这实在是个既果断、且勇敢、又明智的举动。

  那么就请你稍安勿躁,定下心来,千万不要总是耿耿于“门不当”、委曲于“户不对”。既然大家成了亲、结了婚,咱们就学学“喜旺和李双双”,先结婚后谈恋爱,美满的日子在后头呢!

  当你在这条起跑线上迈开第一步之际,虽然你可能暂时是领先的第一方队,但是你要始终努力我要领先一步,并且领先到底。千万不能打盹啊!背后第二方队的人,其实离你真的并不很远,虎视眈眈地紧盯着你的领先位置。

 

  如果按你本来不是最强的基础,只是因高考时的超水平发挥,而被你挤进了一所一本大学或者一流大学甚至是超一流大学,我反倒认为这可能是你真正不幸的开始。我要你记住两句似乎很矛盾的话:

  第一.要“收敛”自己的骄傲。不要认为自己能进“北大”就是“北大超人”;能进“上海交大”就是“交大牛人”;能进“华东理工”,就是“华理高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现在,你在那里只能算是“凤尾”。“清、北”校门不好进,交大和华理校门也不好进,进了校门也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一路通畅。

  第二.要“坚持”自己的骄傲。在第一学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时,你就有可能名落孙山。在进学校后的第一次选优评奖时,你可能第一次成了分母。这时你千万要振足精神,不要自暴自弃地认为自己是最差的,始终都抬不起头来了。

  相反你要鼓足勇气、坚持努力。四年如一日,不能在某一天有一丝一毫的放松,要咬紧牙关把“骄傲”坚持到底。否则,在四年后跨出校门时,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自己也是可以预见的。


  也许非常不幸,你考取了一所三流大学。“名牌”、“一流”可能是被大家所公认的,而“二流”与“三流”一般是由较多的人为主观因素分划的,他们之间档次的区分根本就是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谁也没有下过什么十分清晰的划分定义规则。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大学都有他不可替代的特色,都有他存在的必要。

  现在,请你一定要记住,在这里你不是最差的。相反,你只要努力一把,你就是最好的!

  考研中“三流”大学的学生挤掉“一流”大学学生的例子年年都会发生得很多。

 

  谓予不信,拭目以待。

 

 

 

附注二:俞敏洪1978、1979高考的那个年代“落榜生”的概念是“不上线,没有接到任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由于大学停止招生十二年,积累了十二年高中毕业生,高考刚回复,招生数量又少,许多往届优秀学生考了一次没上榜就放弃了,所以对于连考三、四年的学生,非常的可歌可泣,让大家由衷地感动。

  那时这个“落榜生”的概念,完全不同于现在“不上北大线,没有接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或“没有成为高考状元”的“落榜生”概念。

  当年与俞敏洪一样又“复习”了两年的人很多,这个“复习”根本不是现在的“复读”的概念。

 

高考是那么的优秀,大一怎么就挂科了?
欢迎加入我的圈子
无论你是不是教师
无论你有没有退休
只要你愿意支持我
就请你——点击此徽标进入后《再点加入》
 
请已经入圈者多多交流无可不包的臭美
臭美心情、臭美诗画、臭美博技
不要只是自我偷偷臭美
让大家共同分享臭美,注意分享臭美是乘法不是除法
 
臭美圈主山路水桥愿《退休教师博客圈》圈友
臭美不断、幸福常在、身体永远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