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路水桥
山路水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055
  • 关注人气:45,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年前一个“圈外人士”写给高三家长的第一封信

(2008-08-31 22:29:09)
标签:

奥运

高考

高三

博客

圈子

两周年

教育

执着追求难

学会放弃更难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回忆旧事再胡扯,纪念博客两周年

  已经搞不清我博客出生的正式日子了,我是清楚地记得是2006年9月1日开的博,可是根据新浪档案纪录是2006年8月31日。

两年前一个“圈外人士”写给高三家长的第一封信

  咱们乡下如今虽然也是电灯电话,已经不再是黑灯瞎火了,但家里没有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那么就以新浪档案纪录为准吧——2006年8月31日为陋博诞生日。

  今天是开博两周年,本来也不想庆祝的,既然董老师和梦老师是那么的热情,纪念一下也是应该的。

  两年来我的主要历程是在“高三家长圈”和“高考博友圈”里,虽然在开博前五个多月就在刚成立的家长圈子里潜水——冒泡了,而且在圈子里开博也不算很晚,但真正加入到家长圈还是比较迟的。

  反正开博是冲着“高三家长圈”来的,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早就入圈了,想不到还要履行组织上的入圈手续

  我的组织观念还是不很强,究竟哪一天入的圈早就忘记了,但是对于“翅膀和身如叶舟是我加入这两个圈的介绍人”我是不会忘记的。

  两年过去了,看看脚下的里程碑,发现我的“终点”仍然在那个“起点”处,自己怎么也没有丝毫的进步和改变。

  由于我是一个教师,所以有人就“戏称”(或误认)我为“教育专家”了,指出我的言论可能产生了很多误导。使我觉得非常的惶恐不安,我要说明我决不是什么“教育专家”。

  确实“教学”与“教育”完全是两回事,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对“教学”可能我很在行,而“教育思想”可能很肤浅。

  而教育专家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非常支持“大学校长不一定要由院士、博导来当”的观点。我斗胆断言大多数“院士、博导”可能和我一样——在“教育思想”上很肤浅。

  尽管我不是“教育专家”,但是谈论“教育”也是我的自由,不要担心我这里有什么误导,非要在我的文章后面,添加许多“杀毒”评论。

  因为我不想回应不同的看法,又不能确定究竟谁的观点有“真正的病毒”,而且我的个性也决定了我的“气量”,所以我不能装出一副“高姿态”来迎接任何不同的观点。

  由于自己爱“臭美”,自己又是个“草根”,而且自己是在搞“一言堂”,所以姑且称自己是“臭美草根一言堂”。

  我一直认为:也许我们就像辩论赛场上的正方、反方,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如果只是在表演自己的口才和文采,那么这一切“较真”与“争论”又有什么意义?

  下面是我开博以前作为“圈外人士写给高三家长的第一封信(开博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圈外人士”),该信体现了我《“将就”“凑合”,人生未必不精彩》、《但求成功与进步,不奢望优秀》、《要想成功,关键在设置成功的标尺》的一贯思想(这些观点体现在我的文章和在朋友家的留言里)。

  现在将原信照录,作为开博两周年的纪念。


 

“执着追求”很难,“学会放弃”更难

XX家长:
  我是数学老师,我更愿意回答数学上的问题。对于数学以外的问题,还确实是个外行,很难回答,这决不是什么虚伪的谦虚。
  真要听我的意见吗?那我就想到什么,随便聊上什么啦!也许是不知所云,也许是很不中听。
  1.我相信你的孩子是很努力的。你是不是可以这样去想:如果她不努力,能一直维持在上中等这个较高的层次中吗?
  2.聪明的孩子都鬼得很,嘴上不愿说,好象很知足,心里的目标可高着呢,肚中堵(妒或赌,随你怎么读啦)着一口气,心里憋着一股劲,暗中努力着呢!说不想超越是假,盼轻松超越是真。
  因为对于挑战结果没有绝对把握,不会明着去向谁挑战,实际上在他的心中,谁也都是自己的假想敌,一方面想着赶超前面的人,另一方面还担心着被后面的人赶超。她的心中正恼着,你在耳边又烦着。你说能叫她怎么样?
  3.只要她在进步、有提高,就应当表扬鼓励,不要总是觉得还不行,努力得还不够,...。
  4.如果你断定她确实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你可以试着先帮她建立信心,再帮她切割分解目标,不要老是提那个最终目标。最终目标也许定得并不十分恰当,一步步渐进可能更可行。
  5.最后说几句我不太愿意说,但觉得非说不可的话:
  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最恰当。有时候,即使大家都认为葡萄是很甜的,但是对你来说可能真的是很酸的。反正都是水果,吃个香蕉也许会更好。
  每个人的成功目标不应该是一样,一切都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争取一个相对好的结果就可以了。
  “执着以求,不轻言放弃”确实是人生最可贵的。但是,学会“放弃”有时候却也是必须的,尽管要做到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会更难。
  大家一定还记得,四个月之前,不少家长说过“只要努力了,什么样的结果都能接受”。可是今天结果真的出来了,。。。
  我不是说这些家长不接受现在的结果是怎么样的错。我只觉得这些家长的错在于:在太过注意计划的执行情况(经常作检查,是应该的,这一点很重要)时,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搞清楚自己孩子的目标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就要随时作适当的调整。
  清华再大,也不能收尽高分生,一本院校再多,也不可能录完所有考生。
  对于每一个高三家长来说,千重要,万重要,对自己孩子有一个正确估计最重要。
  坚持不放弃,可能会失去更多。反之,为了能有所得,就必须作适当的放弃。

 

2008-08-31重发本文时再胡扯一句:

  以本人之“浅思生虑”,来探索“执着追求难,学会放弃更难”更深层次的原因,窃以为此乃受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捆束:

执着追求,即使不成功,也格外壮烈。

学会放弃,即使成功了,也不以为然。

在这次奥运会的刘翔“退赛门”事件的评论上,这一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演。而在我昨天的“七年复读可歌可泣,八次高考梦圆清华”文章后的个别评论中,这一思想表现得就更为淋漓尽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