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昆明公布领导电话无人接忽悠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
连续两天,看到关于同一件事的两条新闻,令人感慨万千。
昨天看到的一条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
中国青年报2月18日报道
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
这一专号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报纸很快被一抢而空;在对此进行转载的彩龙中国网里,这一内容也成了被收藏、复制得最多的帖子。
为了使更多的市民获得这份报纸,《昆明日报》对专刊进行了再版印刷,全市各报刊亭都有销售。
这一专号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报纸很快被一抢而空;在对此进行转载的彩龙中国网里,这一内容也成了被收藏、复制得最多的帖子。
为了使更多的市民获得这份报纸,《昆明日报》对专刊进行了再版印刷,全市各报刊亭都有销售。
人民群众对此举欢迎的程度,由“《昆明日报》对专刊进行了再版印刷”可见一斑。
不过,我始终担心,这种事是否又会成为大张旗鼓的“装门面”的面子工程?
因为我们有过这方面太多的记忆:投诉电话、信访电话,在开通之初三、四个星期内,值班管理还是比较到位的,可是一、二个月后,就不再畅通,甚至没有人接听了。
谁能料到,我的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
今天就有有关这件事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后续新闻出笼了:
重庆晨报2月19日报道
昨日,(昆明)市民杨先生称,上午10点半左右,他连续拨打了媒体公布的4个政府部门领导电话反映问题,但都没有人接听。随后,记者在上午10点40分至中午12点,下午4点至5点20分这两个时段,拨打了昆明市有关部门35个副局长的电话,结果有13名副局长接听了电话,其余22名副局长的电话无人接听。
可以肯定,假如“上面”要调查起来,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这22名副局长绝对有22个很堂而皇之的正常的理由,有的理由甚至还可能值得宣传表扬的。所以,我觉得也根本没必要对22个人去做什么追查询问了,除非你为了表彰其中的某几个人。
事情就是这样的,可以肯定,两个月以后,在这35个电话中还能有13个打得通,就算非常理想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著名导演谢添执导,豫剧丑角表演艺术家牛得草主演的电影戏曲片《七品芝麻官》可谓是家喻户晓,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经典台词也早已深入人心。
我想,这22/35的人是否应该回家卖红薯去了?
附件一
附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