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路水桥
山路水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055
  • 关注人气:45,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叶永烈《上海07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06-07 15:33:33)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必须跨过这道坎
点评:叶永烈《上海07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点评:叶永烈《上海07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叶永烈说明:从2000年起,我每年都应邀与普通考生一样参加高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高考作文。在我看来,作为作家参加写作高考作文,一是能够与广大考生一起零距离体验高考,二是测试自己的快速反映能力。每年,我的高考作文会在翌日见报,供读者点评。今年我已经是第七次写作高考作文。今年上海的题目是《必须跨过这道坎》,我写起来觉得很顺手,花了四十五分钟就交卷了。以下是我在今天写的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刻骨铭心的打击,发生在1991年。由于写作过度,左眼突发视网膜剥落。医生要我立即住院。非常遗憾的是,虽说大夫尽了力,可是手术不成功,我的左眼几乎完全丧失视力。

  医生对我发出警告:放弃写作,改做别的用眼不多的工作。要不,另一只眼睛也保不住!

  对于我来说,放弃写作是不可能的。已经从事创作这么多年的我,创作是我的生命。我无法放弃写作。我意识到,我遭遇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坎,必须跨过去!

  我决定放弃沿用了多年的写作方法——笔耕,改用电脑写作。在电脑屏幕上,字可以放大,而且把屏幕调节为深底白字,可以节省视力。我想借助于电脑,跨过这道坎。

  我花了三千多元从电脑商店里买了一台286电脑,十四英寸的黑白屏幕,大饼一般的五寸软盘。再花了一千多元,配上一台吱吱作响的24针打印机。这些设备在今天看来早已老掉牙,在当时却算是很先进的了。

  一个从未摸过电脑的人,一下子要改用电脑写作,迈过这道坎谈何容易?!何况,在当时的中国,用电脑写作的作家如同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我一度打退堂鼓。电脑买来之后,试用了几天,就撂在一边,闲置了两个来月,差一点折价退还给电脑商店。然而,用笔写作,强烈的灯光反射在方格稿纸上,使我眼花缭乱,左眼不住流泪,我又不得不启动电脑,终于克服一道道难关。

  第一道难关是输入关。我是南方人,普通话不标准,用汉语拼音输入不行。用五笔码吧,一大堆口诀,令我望而生畏。最后选定了表形码,拿着说明书,一边“研究”一边输入,总算“自学成才”。

  第二道难关是操作关。当时用的是“WPS”系统。我像一下子骑在一匹烈马身上,难于驾驭。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不行。我买了厚厚的“WPS”操作指南,依然“自学成才”,硬是制服了这匹烈马。

  第三道关是思维关。习惯于用笔写作,一下子过渡到用键盘写作,一开始怎么也不适应,仿佛思路被键盘“切”断了,不像用笔写作时那样一泻千里。慢慢的,慢慢的,我才学会用键盘“敲”出我的作品。

  记得,我用电脑写出第一篇千把字的文章,兴奋得手舞足蹈。当时,这是一篇急稿,我刚刚用打字机吱吱地打完,报纸编辑已经骑着摩托车来到我家。他见到我用电脑写出的文章,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因为这是他收到的第一篇用电脑写出来的稿子。第二天,我的文章就见报了。

  从那时候开始,我一直用电脑写作。电脑减轻了我的视力负担。十六年来,我用电脑写出了一千多万字的新作。我终于闯过了这道坎。

  其实,人生的道路从来不平坦,谁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坎。要像刘翔那样勇往直前,你就能飞越一道又一道坎,你的人生就充满灿烂和喜悦。

2007年6月7日上午

山路水桥点评:

 

  对于作为普通读者的我,非常喜欢叶老师的这篇命题作文,主题明确贴切,构思严谨,语言平实朴素,情感真挚,内容就是生活,没有辞藻的堆砌,没有标新立异的观点。
  但是,恕我直言,真不知道阅卷老师对此文会是如何评价的。反正我看到过的各地高考的满分作文,往往显得立意浮躁,文字豪华,内容空洞,丰富的引经据典几乎与主题很少沾边。

  可以这样说,阅卷老师注重的是虚空的高度、深度和宽度,而本文却一点都没有。
  所以,我真担心叶老师的作文,是否会被阅卷老师判为“一般的B级”。

 
  山路水桥6822:00补充说明
 
  本人转贴叶永烈的这篇高考试题命题作文,目的是要强烈抨击现在的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分标准,此标准已经成为现在作文教学的指挥棒。
  本人作评论绝对是外行,更不敢对大作家的文章做评论,何况叶永烈的作文确实也写得很好。
  但直觉告诉我:这篇作文在高考阅卷老师那里是绝对得不了高分的.
  所以作评论,只是想发一点感慨.
  我刚才又在叶老师博客上这篇博文的评论栏里读到了更多的评论。除了对很多自认“品格高尚”人的无聊攻击,我不感兴趣外,其他评论我都一一拜读,我真的很不同意大家对叶文的评论。这些评论也从另一个角度充分说明了我的担心:历来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指挥棒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现在的学生,读了很多“范文”,唱了很多“流行歌曲”,看了很多“影视戏说”,好象口才、文采俱佳。胡聊乱侃时如珠之妙语,随便张张嘴就脱口而出。
  但是实际情况又如何?真的要他来说清楚一件什么事情,写好一篇论文,却显得张口结舌,举笔难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