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忽悠乱弹及其他 |
如果不涉及到孔子,那么
于丹是个极为优秀的德育教授
文/山路水桥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风靡全国,有人感动得流眼泪,有人恶心得吐唾沫,有人拍手,有人跺脚。
赞赏的人是大多数,有说她的心得能净化人的心灵,有说她的心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反对的人是极少数,有说她的心得媚权、媚俗,有说她的心得在忽悠孔子、歪曲孔子、强奸孔子。
反对她的人们,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一点于丹,包容一点于丹。
不媚权,何以上讲坛;
不媚俗,那来众粉丝。
首先要争得发言权;
其次要赢来收视率。
难啊!不忽悠一下孔子、不歪曲一下孔子,能不费力地达到目的吗。
2486年(孔子公元前479年3月9日逝世)来,孔子还第一次作为“引子”、作为“料理”炮制出济世“万能膏药”,烹调出醒世“心灵鸡汤”。
能治病的膏药就是好膏药,能醒世的鸡汤就是好鸡汤,至于“引子”或“料理”的百分比含量,还研究他干什么?或者更明确地说,人家已经说是“心得”了,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她当作学术著作来评论。
你可以有自己的心得,难道就不同意人家于丹有自己的心得吗?
虽然于丹对于孔子的解释,我一个字也不能同意。但是作为心得,我觉得于丹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只要我们的出版社明确告诉我们的读者:于丹与孔子完全是两回事。那么这样的书能畅销,对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弊。
其实,如果把《于丹<论语>心得》中的<论语>二字去掉,那么赞赏于丹的人就说得非常正确:《于丹心得》确实能净化人的心灵,《于丹心得》也确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江苏党建等很多政务党务部门竭力向党员公务员推荐此书。
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不识字的仓库保管员,听了百家讲坛,一定要孩子去买于丹,因为他觉得于丹比孔子更有用。
有鉴于此,我感到,《于丹心得》作为中小学生的道德课教材绝对合适,作为党课教材也无不妥。
如果有一天,于丹当上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或者中宣部长或者教育部道德教育司司长,我都不会感到惊讶。
但是,如果有一天,于丹当上孔子研究会(或研究所)的头儿,那当然是巨搞笑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