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世界》第五期发表了我的图文“从眼睛到心灵”,在此登出其全部图文与博友共享:

1. 沙漠中的孩子,皮肤严重皲裂,粗糙得令人难以置信,目光却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2. 轮圈做的钟,敲响了孩子们希望。

3. 清晨,孩子们在打扫操场。

4. 男生宿舍,孩子们吃着简陋的午餐。他们每人每天只有1元钱的伙食费。

5.孩子们的伙食极其简单。

6.放学归来的小巴朗,若有所思的站在自家门前。

7.我与暨南大学的EMBA学子们将奥运火炬带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神圣的火炬在孩子们中间传递,同时传递着希望与梦想。

8.以上照片全部摄于新疆中宏基希望小学,原名达里雅布依学校。学校始建于1989年,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距于田县230公里。2000年校舍成危房,在中宏基房地产公司等单位捐助下改建为中宏基希望小学,建筑面积972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17名,3个教学班,教职工9名,由于居住分撒,学生全部寄宿。


摄影世界刊登的图文。
从眼睛到心灵
——《黑眼睛》后记
十年的风风雨雨,利用节假日,我的足迹遍及天南海北:从祖国南端的海南岛,到北部的内蒙古草原;从东南沿海,到西部的云贵、青藏高原;走过昆仑山、唐古拉山口,涉足亚非欧十几个国家。曾经珠峰上空飞行,也曾尼丁峡谷中探险;曾经坝上草原骑马,也曾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徒步;曾经大东海潜水,也曾费娃湖荡舟;曾经在非洲原野与狮子、大象同眠,也曾在肯尼亚的库鲁湖与火烈鸟共舞……经历无数的颠簸与沧桑,拍了万余张照片,举办过个人影展,发表过百余幅作品……所有这一切,缘起于一个不甘平庸与寂寞的灵魂,一颗向往在洁净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的心。不知不觉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成为我的人生追求,确切地说,我更钟情于“行万里路”……
有人说,没有故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平平淡淡就是福;我认为,有故事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在行走中,我把即将成为往事的值得记忆的现在,通过镜头收进心灵的珍藏箱,等到我老到走不动的时候,坐在自家院子的藤椅上,拿着我的相册,把我所经历的精彩故事,慢慢讲给我的儿孙们听,他们一定会惊诧和羡慕他们的奶奶曾经的丰富人生。
十年里,我曾聚焦于山川湖海,也曾专注于花鸟鱼兽,曾经热衷于奇峰异石,也曾迷恋于霞光云影……然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孩子们一双双清澈透明的眼睛,那些眼睛里有忧伤,有迷茫,有胆怯,有祈求,有欢乐,有憧憬……他们直接撞击着我的灵魂,牵扯着我的心,使我不停地按动快门,捕捉那生命的灵动……进而,我的摄影风格也从单纯的追逐光影的曼妙与形式的美感,转向表现心灵的渴望与内在的张力,于是就有了我的《黑眼睛》系列作品。
画面中很多孩子的眼睛都是直视镜头的,我喜欢这种感觉。我在拍摄孩子们的时候通常距离很近,多数时候是经过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的,他们不回避我,甚至愿意坦然地走进我的镜头。我也真诚地面对他们,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碰撞,用镜头温柔地抚摸他们,而不是远远地躲在长焦距镜头后面偷拍。美国摄影家马克.彻斯特说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扔掉了长焦距镜头,不再把自己“隐蔽”在长镜头后面,我庆幸自己没用那么长的时间。旅德摄影家王小慧说得好,“远程的偷拍照片好像是那随意在水龙头里接来的白开水,而近距离拍摄便像是一杯“功夫茶”了,它有浓郁的味道,值得品尝与回味。”
每一幅作品都是我真情的流露。在拍摄中,只有画面感动了我的时候,我才会按下快门:尼泊尔跳水的孩子身旁有我兴奋的叫喊,孩子们也在我面前肆无忌惮;女孩卢妮几次牵着我的手走进她的家,亲切的叫我“妈妈”,拿出家里的鸭蛋塞给我,我每次去也都会给她一点资助,因为一百元就可以是她半年的学费;拍摄“秋忙”时,我抱过那个哭泣的婴儿;拍摄元阳梯田里的孩子时,我在村民家与他们一起吃农家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我与中宏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些或忧郁,或欣喜,或迷茫,或渴望的眼神,我看到了孩子们纯净而真实的心灵。在很多眼睛中,都有我拿相机的身影,我真切地映在孩子们的眼中,孩子们的眼神也牢牢地抓住我的心,使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一种淡淡的哀愁。
有一位理论家对我说,不要把镜头对准孩子,他们毕竟不是创造价值的主体。我想说,孩子的确不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却是我们创造价值的目的。谁会因为春日的秧苗还不能作为食物充饥而不去灌溉田地?
眼睛是最好的镜头,心灵是绝佳的底片。对我而言,摄影就是我内心世界的表达,是情感的诉说,是爱的呼唤。我不在乎我的作品是否会在沙龙中获奖,也不去追求是否会有纪实摄影的社会效应,我不愿把任何形式的东西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坐标,只想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如果这本书能唤起读者一份悲悯的情怀,一种对生命的珍视,一种人性的关怀;如果有人愿用吃鲍鱼、打高尔夫的钱去建一所学校,有人愿意去资助一个失学的孤儿,有人愿给饥饿的孩子买一个面包,甚至仅仅是一个抚慰的微笑,则我心足矣。也许,只要人人都力所能及地献出一点爱心,就会有无数的黑眼睛绽开笑颜。
在我的画册即将出版之际,感恩一切给我帮助、支持的亲人和朋友,正是这一双双黑眼睛的关爱和抚慰,才使我有如此充实、丰富的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