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两年一次去通县车管所办年检,所以每年都要看珠江国际城。
两年前珠江国际的商业接近完成,这次看已经完工投入使用了。这是大门: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2/14/12/27/118b3c23c53.jpg
够气派。整个项目是请五合作的设计,比较通俗,立面上成本也不低,下了功夫了。是南派地产商的做法。所以住宅项目销售不错。但这个旨在成为片区商业中心的底商项目看来一败涂地。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未营业,大部分商铺还未装修,说明还没找到商。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2/14/13/1/118b3e2fb67.jpg
店铺门店的店招和玻璃门上的喷绘都是开发商销售和招商时制作的虚景,并不是实际的经营。
项目的不成功主要是市场定位的问题。在这样偏远的郊区做商业中心几乎没有不失败的。用概念骗客户可以,真正经营鲜有成功的先例。开发商的想法肯定是通过增加商业面积增加利润,而不顾郊区商业很难成功的现实,这种商铺,谁买谁倒霉。就是像珠江国际这样的大牌开发商,不符合客观规律还是不行。
由此再想到36000元一平米的星河湾,还是要老老实实做项目,你把项目各方面做好了,附加值上去了,客户就会认账。总想着靠一两个概念唬人,不好好做产品,而总想通过营销骗钱,这样的开发商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可悲的是,现实中这样的开发商比比皆是,做规划时拍脑壳,销售困难了就换代理公司,更极端的开发商骨子里就没想把产品做好,连楼梯的瓷砖钱都要省,而一心指望销售骗人。这样的老板犯了过度营销的毛病,过去10几年了,这样的老板已经淘汰一大批了,比如飞龙、太阳神、三株,他们在一个完全开发的市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只有半垄断的房地产市场上还能生存,但这样思路,企业是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