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卷烟评吸常识

(2006-09-14 07:51:23)
分类: 烟草文化

卷烟评吸什么

  评吸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对烟叶原料的评吸,鉴定烟叶品质的优劣;二对卷烟产品的评吸,评定卷烟质量的优劣。通过评吸来分析部分烟叶类型、品种、产地、栽培、管理和烟叶配方、加料加香等工艺对卷烟产品的影响。

为什么要进行评吸

评吸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一、提高烟叶生产质量。通过对单料烟叶的评吸鉴定,指导烟叶种植,为“三化”(品种良种化、种值区域化、栽培规范化)生产供依据;

二、提高烟草发酵质量。通过对发酵烟叶的评吸对比,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周期、温度控制等)和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三、提高卷烟产品质量。通过评吸检查某一种卷烟的稳定性,指出不足进行改进,主要是叶组配方、加料加香配方改进。尤其是对新产品开发,评吸是产品配方改进的主要依据;四、推动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通过评吸,分析、对比,鉴别烟叶和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的优劣,发现新吸味新产品,综合评价产品,介绍新经验,有利于新技术材料的推广运用。

评吸工作的分类

烟草行业的评吸工作分为四类:

一是单料烟的评吸,其目的是鉴定烟叶质量的好坏,以指导烟叶种植、配方和发酵工艺的改进。

二是叶级配方的评吸,多用于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调整和改进叶级配方。

三是加料加香的评吸,其主要目的是选择适宜的加料加香品种及合理的使用比例。

四是产品对比评吸,一是指同一牌号不同生产日期或配方调整、工艺改进的产品;二是指同类型、同等级、不同牌号产品的对比评吸。其目的是检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便于更新改造。

何谓感官评吸

    烟草及其制品的评吸,主要是通过感官评吸进行评价。感官评吸就是指通过人体感官司去感受烟气的作用,即通过人体的嗅觉、味觉感受去品评产品内在质量的优劣。当然,这些感官的感受还要通过神经系统、大脑的记忆、语言的表达去完成,而且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参与评吸或工作。

评吸术语
    对评吸人员的基本功要求中,不仅要求对烟气质量做出准确判断,而且要求评吸人员能够运用专业术语正确描述。因此,熟悉专业术语并理解其含义是很重要的。目前,国标规定的评吸术语大体有24个,分述如下:

1、油润:烟丝光泽鲜明,有油性而发亮。

2、香味:对卷烟香气和吃味的综合感受。

3、香味清雅:香味飘溢,幽雅而愉快,远扬而留暂,清香型烤烟属此香味。

4、香味浓馥:香味沉溢半浓,芬芳优美,厚而留长,浓香型烤烟属此香味。

5、香味丰满:香味丰富而饱满。

6、谐调:香味和谐一致,感觉不出其中某一成分的特性。 7、充实:香味满而富有,实而不虚,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出来。但比半满差一些,即富而不丰,满而不饱。

8、纯净:香味纯正,洁净不杂。

9、清新:香味新颖,有一种优美而新鲜的感受

10、干净:吸食后口腔内各部位干干净净,无残留物。

11、舌腭不净:吸食后在口腔、舌头、喉部等部位感受有残留物。

12、醇厚:香味醇正浓厚,浑圆一团,给人一种圆滑满足的感受。

13、浑厚:香味浑然一体,似在口腔内形成一实体,并有满足感。

14、单薄:香味欠满欠实。 15、细腻:烟气粒子细微湿润,感受如一下子滑过喉部,产生愉快舒适感。

16、浓郁:香味多而富,芳香四溢,口腔内变有饱满感。

17、短少:香味少而欠长,感觉到了,但不明显。

18、充足:香味多而不欠,但却不优美丰满。

19、淡薄:香味淡而少、轻而虚,感觉不出主要东西。

20、粗糙:感受烟气似颗粒状,毛毛的,产生不舒适感。

21、低劣:香味粗俗少差,虽有烟味但不产生诱人的感受。

22、杂气:不具有卷烟本质气味,而有明显的不良气息。如青草气、枯焦气、土腥气、松质气、花粉气等。

23、刺激性:烟气对感官造成的轻微和明显的不适感觉。如对鼻腔的冲刺,对口腔的撞击和喉咙的毛辣火燎等。

24、余味:烟气从口鼻呼出后,口腔内留下的味觉感受。

评吸基本功

    一个“瘾君子”可以品评卷烟,但称不上评吸人员,只有经过感官训练后才能担当评吸工作。而一个优秀的评吸工作者,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味觉、嗅觉、视觉感官功能以及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要有勤学苦练、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记忆能力。

一个优秀的评吸人员,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功:

一、准确性。对烟气质量作出准确的判断,并能运用专业的词汇正确描述;

二、灵敏性。感觉器官对烟气的感受灵敏度高,能鉴别出香味、吃味的变化,包括加料、加香的变化。

三、再现性。在对同一样品的反复评吸中,能做到各次判断,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生理强度鉴定

生理强度俗称“劲头”,与烟气浓度和香气量有关。就烟叶来讲,体现出烟碱含量的多少;就产品来讲,代表着一个产品的风格。在评吸中生理强度不作为质量指标进行打分。感受生理强度的强弱或大小,由喉部去完成。其特征是:劲头大的仿佛有一硬物“顶”在喉部而咽不下去;劲头不太大的则“半推半就”勉强放行;劲头小的则可顺利下咽通过。评吸人员应特别注意把生理强度与刺激性区分开。

谐调鉴定

  谐调指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烟气类型的谐调,指叶组配方时使用的各类型烟叶和各香型烟叶的香气谐调;二是指加料加香物质香气与烟叶香气的谐调。谐调鉴定靠鼻腔感受完成。在产品的评吸中,不仅要从加料加香方面衡量香气,还要考虑烟气类型的协调与否。

  谐调鉴定对单料烟的评吸无意义。

色泽鉴定

    色泽是对烟叶或烟丝呈现出的颜色与光泽的总称,色泽鉴定是用视觉感受来完成的。单料烟的色泽,应根据国标规定的各类型烟叶等级进行判断和描述。

卷烟产品的色泽,应根据国标规定的各类型产品等级进行判断打分。鉴定时要求整盒检验其光泽,不能剥开烟支或在光线下对一支、几支进行观察打分,更不能在有颜色的光线或阳光直射下观察。

香气质量鉴定

    香气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香气的质,二是香气的量。二者兼顾,综合评价。香气质量鉴定是通过嗅觉感受和味觉感受完成的,质的好坏靠鼻腔去判断,量的多少由整个口腔去衡量。香气分为头香(嗅香、包装香)、支流香气和主流香气三种。头香指未燃烧时散发出的香气;支流香气指点燃后烟支在自然燃烧过程中散发出的香气;主流香气是指点燃后抽吸烟支所感觉的香气。

刺激性鉴定

    刺激性是指烟气对感官的冲击。在感受上分为口腔刺激、鼻腔刺激和喉部刺激三种。其感受就像在上腭、喉部和鼻腔有一种扩散的、单一的(类似无数针尖在扎)冲击感。刺激性大的,在口腔似有“辣”味,在鼻腔会使人流泪或有流泪感,在喉部会使咽喉紧缩引起咳嗽。刺激性鉴定靠口腔、鼻腔、咽喉三部分器官来完成。


    烟气的刺激性主要是由卷烟中酸性过大和碱性过大而产生的,同时与烟支的水分、松紧程度等也有关。烟支的水分大则刺激性小;另外还与评吸者抽吸量和进出气速度有关。

余味鉴定

  余味是指烟气呼出后,在口腔内的残留物。余味鉴定要靠舌头的感受来判断,如对酸、甜、苦、辣、涩的味觉,对加香加料残余物的反应程度。

杂气鉴定

  杂气是指烟气中含有的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气息。杂气的鉴别是由鼻腔感受来完成的。

  杂气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烟叶本身固有的,如木质气、生青气、枯焦气等;一是外界污染的,如不良加香产生的化妆品气息,环增因素产生的汽油、药物等等气息。

卷烟加料

    卷烟加料:在卷烟制造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有利提高质量的物质。加料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增进产品香味;(二)和顺产品吸味;(三)增强产品物理性能;(四)改变产品化学成份含量;(五)改变产品的燃烧性和灰色;(六)延缓产品霉变和干燥。

加料的种类基本有八种:

1、香料:带有香气的物质或原料,燃烧后能赋予产品香气。

2、调味料:卷烟工业常用的糖类和酸类物质。加入后能改善产品的吸味,降低生理强度。

3、保润料:具有一定吸湿能力和保湿能力的物质。加入后使产品具有一定的水平,增强烟叶或烟丝的物理性能。 4、防霉类物质:能抑制霉菌繁殖,加入后能防止或延缓产品霉变,利于保管。

5、助燃剂:能帮助产品燃烧,提高燃烧速度的物质。加入后能消除烟丝熄火,提高香气质量,增加烟气浓度,降低有害成份。

6、转化剂。

7、药物。

8、酒料。

卷烟类型

我国卷烟产品共分五大类型:

一、烤烟型:起源于英国,也称英式烤烟型,叶组配方以全部或接近全部使用烤烟,香味为烤烟主流烟气。

二、混合型:起源于美国,也称美式混合型,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产品类型。叶组配方以烤烟、晒烟、晾烟并用,烟气以三大类烟型均匀混合协调的混合香味为主。

三、雪茄型:起源于古巴,代表产品为“哈瓦那”牌。叶组配方全部或绝大部分使用晒晾烟,烟气中具有雪茄烟香气。

四、外香型:为我国首创的新风格卷烟类型。配方多为混合型卷烟结构,也有烤烟型配方结构,烟气中具有独特的外加香风格。 五、新混合型:是我国60年代独创的卷烟类型。采用混合型卷烟叶组配方,突出特点是施加了一定比例的中草药或药物浸膏。

卷烟辅料(纸类)

1、盘纸:纸厂将卷纸分切成盘卷形式便于烟厂使用。

2、水松纸:又称软木纸,用于滤嘴。

3、铝箔纸:分线裱和全裱两种,用于小包包装。

4、灰衬纸:用低档卷烟小包内衬纸包装和条烟包装。

5、扣花(封签纸):是小包包装的封口纸。

6、商标纸:用于小包的外层包装。

7、玻璃纸(透明纸):在小包烟和条盒的最外层增加的透明纸包装,以增加防潮,保温和保质性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