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气突然转冷 宝宝慎防呼吸道感染

(2015-03-05 10:14:58)
标签:

宝宝

天气

呼吸道

免疫力

防治

分类: 新宝宝

【呼吸道感染是 5 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天气转冷时更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其中,雾霾天气也是呼吸道感染的诱因之一。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父母要知道在冬天应该如何防治呼吸道感染。】

 

天气突然转冷 <wbr>宝宝慎防呼吸道感染
小小知识库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是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和喉部的呼吸道炎症,临床诊断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药物。无论是下呼吸道感染还是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称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

病毒一般通过直接接触及飞沫传播,偶尔可通过肠道来传播,传染期在轻症只限于最初几天,重症则较长,继发细菌感染后则延长。人体对上述病毒的免疫力时间一般较短,仅 1 ~ 2 月或稍久,但也有长达数年的。

 

孩子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内因 :婴幼儿的鼻部和鼻咽腔相对较短,鼻道狭窄,无鼻毛,鼻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容易引起鼻塞。小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与成人相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较差,不能很好排出微生物。另外,小儿肺脏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这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发生感染。


外因 :没有适当增减衣物,室温过高或过低,天气骤变,雾霾天气,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应注意防范。

 

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冬春季节交替时较多,婴幼儿最多见,每年常有数次,症状表现轻重度不同。轻度症状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轻咳、打喷嚏、腹泻或轻度呕吐等,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咽部稍红,颈部或颌下淋巴结可轻度肿大,精神状态良好,自然病程在 3 ~ 7天左右。重者体温高,常在 39℃以上,症状表现为精神较弱、头痛、阵咳、咽痛、呕吐、乏力、畏寒、食欲下降等,有明显的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炎症还可波及中耳、鼻窦和气管,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和气管炎。有时还会伴有腹痛,轻压脐周部位有疼痛感,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果腹痛剧烈没有好转,父母应及时带婴幼儿去医院就诊。

 

呼吸道感染防治“五部曲”

预防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孩子呼吸道的免疫力,增强孩子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1. 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为孩子选择一些容易锻炼的项目,比如 :踢球,户外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体格锻炼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2.避免孩子接触病源。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去,不要让孩子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在秋冬季节换季的时候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免疫增强剂和抗病毒的药物,这样可以改善他们的抵抗力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 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适当增减衣物,遇到雾霾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孩子参加活动时出汗,要及时用毛巾擦干,及时擦汗是防止孩子受凉的重要措施。
4. 合理补充营养。让孩子按时进餐、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牛奶、肉类、蛋类、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摄入要均衡。
5. 合理用药。如孩子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应进行对症治疗。不要给孩子滥用抗生素。只有在确认孩子已经发生了细菌性感染时,才可适当地给孩子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且要严格地按照疗程用药。

 

温馨提示:

如果孩子反复感冒,家长除了总结经验,加强生活护理,免受感染之外,还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体液免疫功能 IgA,IgG,IgM,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化验检查血锌、铜等微量元素。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渠道!
官方微信号:superbaby13e
官方微博:@母婴世界 http://weibo.com/showbb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cbaby
官方QQ群:200529605
官方QQ:431875640


微信二维码

天气突然转冷 <wbr>宝宝慎防呼吸道感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